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宁波特产

宁波特产介绍第15页

  宁波作为历史上全国三大对外贸易口岸之一和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在海内外最负盛名的是丝织品,其地位和名声,远远超过杭嘉湖地区。   宁波的丝织品以及丝织技术,自古以来便闻名海内外,并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品。唐代时,宁波生产的丝绸,包括江苏一带产的丝绸销往日本后,被称为“唐绫”,受到日本朝野的喜爱。正如日本学者藤原定家在《明月记》中所说:“近年来,无论上下各色人等,均喜穿“唐绫”,于是命都城……[详细]
  泥金彩漆是传统的宁波漆器,以被漆物的花纹凹凸之别,分为沿花、平花和浮花。泥金彩漆主要是在木制坯件上,将打成薄片的金银箔碾成粉状,调入漆料后或涂或描或填,并采用蚌壳片、镜片、砂金、沥粉等工艺手段精心装饰;也有以竹片、竹编为胎的。“天一阁”曾藏有明代竹编和合,上面堆塑暗八仙,并作了描金装饰。泥金彩漆在明清时就享有盛名,当时遗留下来的描金漆器,至今仍金光灿灿,可见泥金质量之好。近年来,宁波生产的一批“鼓……[详细]
   翻簧竹刻是宁波奉化的传统工艺。始于清光绪年间,是用当地特有的大毛竹去掉青皮,再分层开剥,翻出竹簧,再经手工造型、彩绘、雕刻、油漆等加工的综合性手工艺品。花色品种繁多,有花瓶、镜框、提篮、台灯、笔筒、棋盘、茶盆、竹根佛像、小型屏风等,实用美观,风格独特,产品畅销国际市场。   翻簧竹刻在艺术风格上将文人的闲情逸趣与诗情画意,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在艺术表现题材上,以山川风景、楼台亭阁、飞禽走兽、人物……[详细]
  宁波刺绣称“宁绣”,曾与“蜀绣”、“苏绣”齐名。“宁绣”分为金银彩绣(又称仿古绣)、平绣、包梗绣、刀绣,尤以金银彩绣古朴雅致、色彩和谐、绣工精湛,最为著名。金银彩绣,是在真丝缎子和其他原料上,用金线和银线盘绣,用各色彩线绣制而成的工艺品。因工艺制作和使用材料不同,又可分为包金绣、垫金绣和网绣三大类。其制品有床罩、绣衣、靠垫、门帘、桌布和女式背包等多种。它既是工艺欣赏品,又是生活日用品,更是馈赠亲友……[详细]
上林湖越窑青瓷地理标志产品
  上林湖越窑遗址位于慈溪市匡堰镇境内的上林湖畔。上林湖越窑青瓷始烧于东汉,兴起于魏晋南北朝,鼎盛于唐宋时期,至北宋末南宋初停烧,前后历时1000多年,是我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内涵最为丰富的古窑系之一。据专家考证,上林湖越窑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官窑”,最早的成熟青瓷就在上林湖越窑的龙窑里烧制成功,越窑青瓷因此也被称为“母亲瓷”。这里不仅是中国青瓷文化的发祥地,也是“海上陶瓷之路”的起航……[详细]
  一种墨鱼干品。墨鱼干称“明府鲞”是缘由其产地——舟山,舟山而隶属明州府而得名。每年的5月和11月是墨鱼捕猎的旺季,渔民们将捕获的墨鱼按大小分类,用刀将腹部正中切开、洗净、挑破眼珠子,将洗干净的墨鱼放在太阳下爆晒,晒干就制成干成品。明府鲞呈淡红色半透明,肉质厚,具清香气味,既可蒸着吃,也可烤肉吃。它成为甬上人们的馈赠亲朋好友的首选礼品之一。( 宁波)……[详细]
  大黄鱼干,传统名产,因产于象山爵溪镇而得名。爵鲞质体洁白如玉,入锅久煮不糊鱼香浓郁,以独特的风味著称。爵鲞可单独吃,也可与鲜肉、火腿等同炖,异香扑鼻,脍炙人口,“鲞烤鸡”、“三黄汤”等皆为桌上名菜。( 宁波)……[详细]
  大堰镇地处奉化市西南山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四季分明,温暖湿润,光照充足,土壤肥沃,非常适宜西瓜的栽培。大堰西瓜具有甜、鲜等优点,销注奉化、宁波、上海等地,为广大消费者所称赞。    大堰农民种植西瓜已有多年历史,西瓜成为大堰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来源。今年全镇栽培西瓜面积2000亩,主要分布在山门、朱头岭、柏坑、张家、枫树岭、赵岙、大堰、后畈等36个村,目……[详细]
余姚葡萄地理标志产品
  余姚是浙江省葡萄的重点产区之一,已有20余年栽培历史,栽培面积0.8万亩,投产面积0.75万亩,年产量1.68万吨。栽培区域集中分布在姚西北临山、黄家埠两个乡镇,主栽品种已有过去的“金皇后”、“巨峰”调整到“藤稔”、“美国提子”等优良品种。全市葡萄生产具有以下特点:栽培集中,规模大,拥有新庵、甘大舍等多个面积在世1500亩左右,常年产量达因3500吨左右的专业特色村;二、品种新、质量好,产地栽培品……[详细]
余姚蜜梨地理标志产品
      余姚蜜梨栽培历史悠久,经验丰富,1987年以来发展很快,现基本形成以姚北平原小曹娥、泗门、低塘、朗霞等乡镇为主栽区,早中晚品种熟期配套的生产格局。全市栽培面积2.5万亩,产量2.61万吨,早熟蜜梨以翠冠、脆绿为主,中熟蜜梨以清香、黄花为主,其中早熟蜜梨面积达到1.5万亩左右,成为目前浙江省最大的早熟蜜梨产地。近年来全市梨果销势看好,市场已拓展到上海、……[详细]
余姚杨梅地理标志产品
  余姚杨梅冠天下,浙江余姚是中央农业部命名的全国杨梅之乡,种植杨梅历史悠久,据境内河姆渡遗址考证,早在7000年前就已有杨梅原种存在,人工栽培历史亦有2000余年。现有栽培面积8.1万亩,目前常年产量1.3万吨左右,今后随着幼令树增长,产量逐年增加。杨梅已销往北京、上海、广东、东北等全国各地,部份产品已进入香港国际市场。全市杨梅重点分布在姚江流域两岸低山缓坡地带,基本形成了以姚东三七市镇、丈亭镇、河……[详细]
  余姚,地处浙江宁绍平原中部,素有“鱼米之乡”、“文献名邦”之称。七千年河姆渡文化孕育了我市悠久的产茶历史,九十年代以来,在调整茶叶产业结构上,大力开发名优茶,至1996年名优茶成为我市茶叶生产的半壁江山,并开发了七只名茶产品,主要分布于以四明山所辖的四明山镇、大岚镇、梁弄镇等山区半山区乡镇,全市目前名优茶产量已达350余吨。“余姚瀑布仙茗”是本市主要名茶,该名首见于晋《神异记》,后载于唐朝陆羽《茶……[详细]
  “起床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句精炼简洁的民谣,道出了这些看起来平常,其实关系到民生国计大事的日常生活用品的重要性。盐是其中之一。我国的盐业历史悠久,盐的产地辽阔,产量丰富。海盐是盐的主要来源。所谓海盐是通过煎煮或晒干海水而得。我国沿海地区产海盐,古文献中早有记载。慈溪是浙江省最重要的海盐生产区,其盐业生产历史已有1300余年。慈溪海盐产量长期位居全浙之冠,主要产地庵东素有“浙江盐都”之美……[详细]
      阳春三月,慈溪北部大片的农田里,绿油油的蚕豆长得格外惹人喜爱,竞相怒放的蚕豆花犹如展翅飞翔的黑蝴蝶,豆花的芳香飘荡在广阔的大地上,沁人心脾。到了五月初立夏时节,蚕豆已长出粗壮的果实,剥掉厚厚的豆荚儿,里边是绿澄澄又大又嫩的青蚕豆,多的三四颗,少的一二颗。慈溪人爱吃青蚕豆,或煮或炒,香喷喷甜滋滋,小孩子们则喜欢把煮熟的青蚕豆串成一圈,像条项链似的挂在脖……[详细]
  我国人工养蜂开始很早,晋皇甫谧《高士传》载,东汉延熹年间(158--167),有个叫姜岐的隐士,汉阳太守桥玄邀他去做官,他不从,伪托生病。后来,姜岐母亲病死,他干脆把田产让给了兄弟姜岑,自己隐居深山,以养猪和养蜂为生。好多人跑来向他请教养蜂的技术,一时间经营养蜂者竟多达300余人,可见,养蜂在汉代已很发达。养蜂是慈溪农民的传统副业。清康熙《余姚县志》中记载道:“蚕、蜂二者,民利存焉。”慈溪现代养蜂……[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