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寻来银器,例如银元、簪子等物,醮上菜油反复刮手肘靠内处或肩胛骨附近,直到把皮肤刮红为止,可治愈感冒、霍乱、中暑等症。何时传入安县,尚未发现确切史料,民国以来流传于安县城乡,近年做“安利”的常以此招揽顾客。打火罐:玻璃瓶(竹简)口醮水,放入点燃的小纸团(使瓶内空气膨胀),随即将瓶口紧贴患处吸住肌肉。摔伤或扭伤,内积淤血,可用此法治疗。若将皮肤用碎玻璃稍稍擦破,再打火罐,效果更好。流传于安县农村……[详细] |
安县跳端公在清末就已经出现了。解放后跳端公逐渐趋于频危。在农村,有些患者久治不愈,便请端公作法,驱鬼辟邪,祈求平安;“跳端公”仪式古老,时而舞,时而跳,时而说,时而唱,时而怒,或是兼而有之。唱词内容丰富,其中念唱的《上坛经》等反映了本地区的历史文化、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主要道具有师刀、令牌、羊皮鼓和用牛角做的卦等。它也是羌族“释比文化”与佛教、道教、地方戏曲等相互影响的产物。端公作法都要收取报酬,……[详细] |
红酥,民间俗称“干盘子”。具有酥脆鲜香、入口化渣的特点,是安县特色小吃之一,被誉为川西北一绝。红酥制作技艺在川西北流传比较广泛,尤以秀水镇红酥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红酥制作相传产生于唐代,据考在乾隆四十九年,清代著名的“巴蜀才子”李调元(今安县人)将亲自配制的一种“肉馅呈红色,外边呈黄色,黄中透红”的食品命名为“红酥”。清末民国年间,在民间逢年过节,逢酒遇席都要摆“干盘子”之一红酥,与“十大碗”相配……[详细] |
《安县志》(91年版)记载:清嘉庆年间(1851—1861),秀水办有不二老、不二斋纸铺,次有立胜、正兴荣纸铺。民国年间,各大场镇共有10余家纸铺,除经营文具、纸张业务,使用木版、石印印制课本、信笺之类,主要生产民俗用品。其中,狮灯、龙灯、笑头、彩莲船、纱灯、莲花灯、兔儿灯之类,用于新年、节日开展活动,供人观赏;“陪灵童子”、“金童玉女”、“开路将军”、“金山银山”、“万民伞”、“童幡宝盖”、“纸……[详细] |
安县的传统制陶工艺根据文献记载,安县土陶具有悠久的传统和历史,《县志》即说,在明代,安县的土陶生产已经形成规模。近两千年间,安县土陶经历过怎样的历史变迁和风风雨雨呢?根据已有文献记载,在明代以前,虽有零星的土陶作坊,但生产量还不大,产品也比较单一。直至明代,土陶的生产才形成规模。从烧制土陶的民窑数量来看,清代年间,所烧制的日用品和琉璃瓦造型优美、质地精良,远销川西各地。以后,规模进一步扩大,发展到……[详细] |
草纸,又称土纸。《安县志》(91年版)记载:“安县生产土纸已历时数百年”。旧时,草纸上品多用于点火与保存火种;粗纸用于包装,如包盐、糖果、包中药等,还用于祭祀,做焚化品;粗纸壳制成盒子,可装衣服、鞋帽等物,也有人用于制造纸壳、纸板;改革开放以来,主要用于祭祀。民国年间,河清、花荄、永安等地办先后办有多家草纸生产作坊。2008年,全县仅有桑枣仍有土纸生产作坊;此外,沸水镇三合村尚有十年内乱期间大集体……[详细] |
安县的原始器乐主要是指吹号、吹树叶两种,主要在我县的高川、茶坪两个乡镇的个别村组流传。山区环境闭塞,交通不便,山民们为了给单调的生活增添一点乐趣,便出现了原始器乐的流传。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小朋友们在放牛放羊的时候,用常见的树叶等做成简单的乐器,吹奏出一些美妙的音乐,来丰富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吹号:山区小孩用山黑桃树皮(也可用其它树皮)卷成喇叭形的“号”,短的0.5米,长者可达1米,小的一端为“斜口……[详细] |
李调元,字羹堂,号雨村,别号童山蠢翁,绵州罗江县南村(今安县宝林乡人),清代中叶学者、戏曲理论家、诗人。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李调元举进士,改翰林院蔗吉士。散馆后,授吏产考功司主事,后迁广东乡试主考,回京后任吏部考工司员外郎。因在任上得罪上司、考工司郎中永保,被永宝以“浮躁”为名弹劾革职,直到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才复职出任广东学政。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李调元在直隶通永道任上,……[详细] |
安县在秦以前是羌族的一个部落小国,叫冉驼(音忙)国。汉武帝统一冉驼,设汶山郡。汉宣帝时,改为涪县,地属广汉郡。晋孝帝时,将今安县属地设置为晋兴(今永安)、益昌(今花荄)、西充国(今塔水)三县,属巴西郡。隋代改属金山、神泉二郡。唐改为龙安、西昌、神泉三县,属绵州。宋有西昌入龙安,以龙安、神泉二县属百泉军,后移百泉军治龙安。元代升军为安州。全县总面积为1404平方公里,东邻绵阳、江油,南邻绵竹、德阳,……[详细] |
据传承人介绍,蚌壳舞为羌族舞蹈。表演之前,先做蚌壳――破开荆竹制成骨架,再用纸糊――做成两片蚌壳;接着将表演者扎在两片蚌壳之间――蚌壳与人合而为一;表演时,蚌壳开则见其人,合则藏其人。表演人数可多可少,动作粗犷,鼓点铿锵;表演场地不限,可在舞台表演,可在广场表演,可在沙滩表演,也可在田间表演……邑令张仲芳云,安县为“古羌人旧国”;清乾隆年间,李调元游览大安山九峰精舍(现永安镇境内)得有诗句:“人多……[详细] |
川剧演唱分软场面、硬场面,软场面用唢呐、竹笛、胡琴、盖板子伴奏,硬场面用打击乐小鼓、小锣、二鼓、大鼓、大锣伴奏。相比之下,安县川剧打击乐最具特色。清末、民国年问,安县城乡表演川剧,艺人都要用打击乐喧染气氛,调节舞台节奏,烘托人物命运。喜怒哀乐,风云雷电,江河湖海,山水风光,均可通过巧妙的音乐设计,用合适的旋律表现得淋漓尽至,故有“三分唱,七分打”之说。“要打三板鼓,离不得五七人”(五至七人),有时……[详细] |
漆艺,即用生漆涂染器物的技艺。中国是世界漆艺的发源地,河姆渡出土的朱漆木胎碗距今已有7000余年。西汉,蜀地广汉设有王室,“作漆器物者也”…。《汉书贡禹传》云:…’漆艺何时传入安县,尚未发现确切的史料。从出土棺木、器物推断,早在明、清两朝,安县漆艺就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李调元《再至雎水关》一诗描绘“割漆山翁”的诗句,也是当时已有漆艺的旁证。生漆又称土漆、国漆,从漆树皮部采割而出,具有耐腐、耐磨、……[详细] |
催生:孕妇分娩前夕,娘家父母(一般是母亲去)备一只公鸡、一只母鸡、鸡蛋及婴儿衣裤等物前去看望女儿,称为催生。目前,此俗仍在域乡流行洗三:婴儿出生三天,用陈艾、菖蒲、姜葱等煞水洗澡,净身防病,称为洗三。目前,洗三仍在城乡流行,农村更甚,而且,清洁卫生比以前做得更好了。取名:先取乳名,俗称小名,一般依据属相、八字取名。农村小名取得贱,如“狗娃子、猪娃子…”之类。入学后使用学名,多是子随父姓,大都一生不……[详细] |
分布区域:我县的油茶这一地方特色小食品,主要分布在我县的花荄、塔水、秀水等地,其它场镇也有这一特色食品的制作加工和销售。以安县的“付家特色小吃”加工制作的油茶最为正宗。基本内容:油茶这一特色食品是师傅们把米加工成米面,把米面煮成糊状,加上多种配料和调料加工而成,是人们餐饮的佳品。主要特色价值:油茶是安县的特色小吃之一,具有老少皆宜、口感好的特点,是人们餐饮的佳品。同时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不但可以作……[详细] |
分布区域:连花落起源于宋,何时传入安县无考。基本内容:艺人自做一副竹板、一端用细绳连接,再做一小串闹子,就是连花落。主要特色价值:表演时,左手两块竹板相互撞击,右手抖动闹子,双手巧妙配合,产生有节奏的声响,同时进行说唱,内容多是宣传佛教思想,劝人行善积德。民国年间,乞丐常用于讨饭——根据主人家社会地位、行业和家庭经济状况自编颂词、吉语,当面说唱;主人家不给钱粮,就编一些挖苦、嘲讽的段子出气。濒危状……[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