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宁波特产

宁波民俗文化

  年糕是我国传统的节令食品,糕谐音“高”,春节舂年糕,除了尝新外,主要还是为了讨口彩,取“年年高”之意。春节舂年糕之俗,反应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年糕不仅有南北风味之别,在宁波地区,亦因各地制作的方法不同而各具特色,但普遍一致的观点是“机器年糕不如手工年糕好吃,手工年糕不如水碓年糕美”。而余姚市陆埠镇石门村制作的水碓年糕,可说是年糕中的佼佼者。石门村有丰富的地域水资源,早在300多年前的明清……[详细]
  上林湖坐落在富饶的浙东三北平原上。水域面积近两万平方公里蓄水量约1300立方米这里原是汉代贡瓷的烧制地――越窑遗址。1988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上林湖的故事也像湖边15公里曲线上俯拾即是的宫廷秘色瓷片一样精彩。那儿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故事,诸如狮子白象保护上林湖与王母娘娘周旋(《天下明珠上林湖》)、如来佛降服黄鳝精(《黄鳝山的传说》)、泥鳅勇斗海龙王(《泥鳅石和蛤蜊石》)等……[详细]
  昌国抬阁是若干童男童女扮演成古装戏剧人物造型,坐于长方形阁架上,在庙会出会时由众人抬着巡游,配之以吹打器乐浩荡出行的一种大型民俗活动,流传于象山县石浦镇昌国(原为昌国镇,现与石浦合并)及周边地区。据说,自明朝正德十六年(1521)起,为表彰捍国卫疆勇士们的业绩,告慰众将士的英灵,昌国卫人民在清明这天要举办规模盛大的庙会,为亡灵做道场。“抬阁”是清明会中最重要的表演内容之一,后成为一种融戏剧造型和杂……[详细]
  大塘红庙庙会活动,是象山县历史悠久,规模较大,影响较大的庙会活动。镇潮庙(亦称红庙)建于清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为纪念为大塘人民围海垦田的十八先贤,在红廟前道地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这天,大塘12个村自发组织浩荡的队伍,集中红庙,从早上6点钟出发,绕大塘十二个自然村一周,到下午3点左右行回红庙结束。庙会程序有:(1)举行庆典仪式。在庙前道地中央放两张八仙桌子,桌子上摆着猪、羊、鱼、面、点心等八……[详细]
  村民们在每年的三月初三扎起五彩缤纷的两条母子龙龙灯,以盛大节日的形式举行舞龙活动。原来的舞龙队都由男人组成,自改革开放以后,村民们打破传统习惯,组成了女子舞龙队。母龙由30-50岁的妇女操舞,子龙由13-16岁儿童盘舞,每条龙七节。舞龙时,龙珠先导,高照引路,龙珠后尾随一人,手持长号(斗号)边走边吹,无曲调,声音洪亮,悠扬生动。……[详细]
  甬剧是用宁波方言演唱的地方戏曲剧种,属于唱说滩簧声腔。最早称“串客”,1890年“串客班”到上海演出后又称“宁波滩簧”,1924年后称“四明文戏”,1938年上演时装大戏后又称“甬剧”和“改良甬剧”,直到1950年,这一剧种才正式定名为“甬剧”。甬剧适宜于演清装戏、三十年代西装旗袍戏和现代戏,音乐曲调丰富,主要有从农村田头山歌、对山歌、唱新闻演化而来的“基本调”、“四明南词”曲调和从乱弹班中带来的……[详细]
  保国寺传统建筑修缮技艺是中华民族传统建筑技艺的典范,是浙东地域文化与传统建筑文化结合的产物,是针对保国寺古建筑群的兴建修缮而形成的,具有显著地域特色和文化特点的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其以保国寺古建筑群的修缮为主要内容,实用木材、砖石等建筑材料,以榫卯作为建筑构件的主要连接方法,细节精致,工艺细腻,具有文化传承和文物保护价值。保国寺古建筑群位于宁波市城北郊的灵山山岙,现存有唐、宋、明、清等各个时期具有显……[详细]
  雀冬冬是余姚已失传了半个多世纪的一种地方曲种,它流行于姚北一带,据有关志书和民间调查考证表明雀冬冬已有300年以上的历史。这是因为,余姚姚剧起源于雀冬冬,而余姚姚剧成熟于明末清初,也有200多年的历史了,既然起源于雀冬冬的姚剧已有200多年的历史,那么,作为一种曲种,雀冬冬也有一个起源、发展、完善、成熟的过程,而这一过程也不可能是短时间内即可形成的、因而,以此来推算,雀冬冬应该有300以上的历史了……[详细]
  过去,余姚人的服装朴素,式样古朴,以中式为主,无论是小孩的拜岁衣、新郎的唐装、妇女的罩衫,还是老年的寿衣,都是用大襟或对襟的式样缝制。大襟衣或对襟衣穿着时,襟与襟或襟与布之间均用布纽扣连接。这布纽扣既是服装的配属品,更是传统中式服装带有标志性的装饰品,传达了一种纯朴的审美信息,使衣服映衬出古典型的美感。制作布纽扣俗称“盘纽”,是一项传统的女红技艺。盘纽的材料比较简单,每副布纽扣只需要二条一尺长、2……[详细]
  方孝孺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明成祖朱棣纂夺皇位时,为掩人耳目,要方孝孺起草诏书,方孝孺不但不说好话,还在诏书上写了“燕贼纂位”四字,朱棣命他删去,他说“不!”朱棣威胁他:“不删掉诛你九族!”方孝孺回答:“诛十族何妨!”。于是,宁海方氏九族连同方孝孺的门生朋友873口全部被凌迟处死。这是一种甘在人格信仰的祭台上献身的大精神,是中国文学史上凝重的一笔。后人瞻仰方孝孺的才识和人格,在民间流……[详细]
  楼茂记香干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勿吃楼茂记香干,生活做煞勿相干。”意思是最苦最累的活要干,但楼茂记香干必须要吃,否则就失去生活的意义。楼茂记香干制作精良,并严格按照程序生产。所用的黄豆,需拣去泥沙杂质,然后是浸豆,在一般气温下,浸足6-12个小时,做到适磨而不皱皮,接着是水磨、煮浆、泡浆、打浆、成块、过压,再进入烤制阶段。烤制是最重要的一道工序,需用最好的豆酱和高级酱油、淡酱色、加适量的桂皮、小……[详细]
  木海马俗称“泥马船”或“泥艋船”,人们双手扶其柄,单膝跪于其后,另一腿往后用力蹬涂,即可快速前进,其速度不亚于陆地上骑自行车,故有“海涂自行车”之称。据说它是明代戚继光为抗倭而专门设计制造的、可以挂弓箭、搁长毛竹枪、前面又能置放小铜炮的、用于海涂上追击倭寇的一种多功能的驾驭战具。后因战事平息,便逐渐被民间使用于海涂小海产的捕捞中,演变成为海边人家的一种劳动工具甚至是交通工具了,一直沿用至今。木海马……[详细]
  抬阁是浙江一带常见的传统民间艺术,它集制作工艺、民间戏曲和民间音乐表演为一体,在传统民间文艺领域中据有重要地位。瞻岐镇的抬阁出于本镇的合一村,据该村1916年出生的李兴全老人说,他小时候就听长辈说过,该抬阁历代就有,究竟起始何时,谁也说不清楚。由此推算,该村抬阁至少不会少于一、二百年之历史了。比其他地方不同,合一村的抬阁是用木材制成一艘船形,“船”中有“阁”,“阁”即是“船”,高近5米,饰以各色大……[详细]
  象山剪纸有着悠久的历史,1988年出土的塔山遗址陶器中,就发现有剪纸的饰样,可见其起始之早。这种古老的民间美术样式,至明清时刻则已普遍流行于民间了,象山的村村岙岙的妇女巧手都能剪出一手美丽的纸花。已知的在民国时就涌现出了徐祝山、高妙兰一大批剪纸高手,建国后又出现了徐忠杰、傅一介、谢才华等一批剪纸艺术家。其中谢才华还建有全国一流的《象山才华剪纸艺术馆》,收藏其作品12000多幅,累计长4000余米,……[详细]
  “馒头”的名称由来已久,相传诸葛亮平南蛮时,突遇到天昏地暗,飞沙走石,半空中有许多声音在喊:“还我头来!”诸葛亮用面做成头型,向空中撒去,这才风平浪静。当时人们称这种食品为蛮头,后来不知何时起,凡形状扁圆的食点都称作馒头了。宁波风味点心米馒头的历史起于南宋,是宋孝宗的恩师史浩为老娘供奉观音菩萨的特制供品。原先也是米制的年糕之类,因为史老太太喜欢吃供过菩萨的点心,由于年事渐高,嚼不动硬筋筋的东西,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