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宁波 > 鄞州区特产

鄞州区民俗文化

  宁波金银彩绣是在真丝质地的面料上用各色彩线绣制、金线和银线盘绣而成的汉族民间手工艺品之一,以其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有的民间风格、丰富的形象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银彩绣,顾名思义就是运用金银线作为基材,辅以各种色线,在真丝质地上绣制的作品。那它表现的主题,主要是民间喜闻乐见的龙、凤、麒麟、福禄寿等吉祥图案,还吸收了敦煌壁画中藻井及戏剧补子图案,结合宁波刺绣盘金、盘银的传统针法,创造了独具匠心的……[详细]
  原称“莲花文书”,又称“犁铧文书”,1956年定名宁波走书。形成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8)的余姚农村,清末明初流传入宁波城区,继又向镇海、舟山地区拓展。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演唱区域甚广,除宁波、舟山地区外,还演唱于台州地区的临海、天台、黄岩和杭州等地,至九十年代初开始衰落。宁波走书原称“莲花文书”,又名犁铧文书,1956年定名宁波走书。约起源于同(治)光(绪)年间。流行于宁波及舟山群岛一带……[详细]
  草席,俗称“席子、席爿、滑子、凉席、席”等,用蔺草编织而成,考古证实,中国草席的发祥地在鄞州的古林镇,七千年前的河姆渡遗址就出土了草席残片,当时的先民们用此来遮身、铺地或避风雨。二千多年前的西汉,古林草席已与东北的人参齐名,成为年年的朝庭贡品。唐代成为全国草席主要产地与集散地,并大量远销东南亚。清代产量已达千万条以上,在全国设有专销商店或连锁行。建国后则成为当地家庭的主要副业,1954年曾被周恩来……[详细]
  《高跷》是一种民间舞蹈,俗称“踏高跷”。瞻岐高跷据传是该镇东坑村人周祖这,在北方当兵时学会后于解放初期传入的。先后在当地庙会、文艺会演和各种庆贺活动中亮相,受到群众的瞩目和好评,现在几乎是家喻户晓了。所谓的《高跷》,就是表演者站在木制的两根跷棍上,用棉布将双脚与跷棍紧紧绑住后,边行走边表演各种动作。表演者可扮作各类戏剧人物作简单的剧情表演,也可化妆成小丑等角色作滑稽表演。艺高者甚至可以做出翻身、转……[详细]
  竹编品是一项传统的手工艺制品,历史至少逾五、六千年以上,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被普遍使用,如竹筐、竹篮、竹箩、竹席、竹床、竹笛(萧)及各种竹编艺术品等等。旧时,人们称竹制品艺人为簟匠,俗称“篾匠师傅”。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前,它还是一门相当热门的行业,如宁波曾办起过工艺竹编厂,但随着时代和科学的进步,一些普通的竹编品已被其他工业品所取代,该厂也随之关闭,只有少数竹编工艺品艺人尚在艰难坚持。本镇的叶良康师……[详细]
  甬式家具俗称宁式(含舟山地区)家具,其基础结构与七千前的河姆渡人发明的卯榫构架一脉相承。唐代,有日本头陀对甬式家具作过记载,现存南宋宰相史浩墓前的石椅为当时甬式家具最早的实物写照,明代时其材质以本地为主,型制简扑,其制作技艺至清代则达到了顶峰,整体器物采用紫檀、红木、黄杨木材质加上骨木镶嵌或朱金木雕工艺,后又加上花梨木材料,制作精良,式样华丽,不仅在产地被大量使用,同时还溯长江而上湖北荆州地区,被……[详细]
  长面是宁波一带产妇必备的面食,鄞州高桥镇芦港村的长面,是宁波闻名的特产,其将面和好后挂在架子上用筷子拉到长约6尺。一般以两筷为一束,称为一绞。长面制作工艺十分讲究,选用精白面粉、植物油、食盐等纯手工制作,经过揉粉、闷缸、切粗条、搓细条、盘缸、应筷、闷箱、上架、拉长、分面、晒面、收面装桶等步骤,具有细、白、韧、滑等特点,口感好,极易消化。在宁波风俗中,家里生了小孩,就要到邻里分长面。一碗碗盛好,用桶……[详细]
  竹刻,又称竹雕,即在竹子上(含竹根)施行雕刻工艺,它始于唐时,盛于明代,一直以来作为一种高雅的手工艺术品而被人们所喜爱。过去都是大户人家、书香门第乃至宫庭和官府的实用品或陈设用品,建国后则逐渐地进入普通家庭了。竹刻在以前完全由手工制作,建国后在锯、刨、打眼等工序上已采用机械操作,但最后要成为作品,则仍然凭刻雕艺人的手上功夫,他们技艺的好差决定着竹刻制品艺术性的高低。其制作的主要工艺流程是:﹙一﹚选……[详细]
  宁波传统插花艺术具有典型的东方特征,插花作品被视为一个天人合一的宇宙生命之融合。工具简单,主要包括花、容器和花插,以各类鲜花做为主要素材,利用剑山和撒等花插,固定在瓶、盘、碗、缸、筒、篮六大花器内,造化天地无穷奥妙,其表现方式颇为雅致,艺术性强,令人爱不释手。传统插花通过对花材形态特征、生态习性的观察与感受,萃取精华,倾注情感,采用比兴手法,运用花材的寓意和象征性或谐音、谐意等,借以表达作品的主题……[详细]
  宁波位于东海之滨,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大海,背倚四明山、天台山,气候温和,特产丰富,古有“四明三千里,物产甲东南”之称。宁波人民不论是日常饮食,或是岁时、礼仪方面的各种米类食品都十分丰富。宁波地处“鱼米之乡,文化之邦”,既受赐于大自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又得力于历代点心师对前贤糕团制作技艺的传承和发展,渐成风格迥异、自成一体的宁式糕团。梅龙镇宁式糕团发挥了江南食品资源丰盛的优势,以米面为主料,运用……[详细]
  州区栎社瘄科中医开设于上世纪二十年代,以专治小儿出瘄子(麻疹)和水痘的独到医术闻名远近,至今已有七十多年的时间。其第一代传人叫仇志棠,行医乡里四十余年,期间将其医术传授给了女婿盛夫宝。盛学医和独立从医亦已五十多年,并增创了中医皮肤病的医疗科目,同时还将岳父和自已的医疗方法记录下来,写成《疹方新编》和《麻疹大全》抄本,以传后人。现第三代传人盛臣毅自上世纪80年代起随父学医,自学进修了西医内科,取得了……[详细]
  龙舟竞渡是为纪念楚大夫屈原而创立的一项民间活动。于明末清初从绍兴传入宁波地区,渐渐成为一项水乡民众喜闻乐见的体育竞技活动。地处东钱湖边的云龙镇陈村的龙舟队员多是渔民出身,在历次比赛中多次获得冠军,名扬四方。龙舟队由23人组成,分工有划船手、锣鼓手、长梢手(舵手)三项。20个划船手分坐左右两排;鼓手在船头擂鼓助威,锣手站于船中间敲锣鼓劲,长梢手在船尾把撑竿主导全局。龙舟竞渡有一整套战略战术。比赛开始……[详细]
  浙东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此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古代木构架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抬梁式是在立柱上架梁,梁上又抬梁,所以称为“抬梁式”。宫殿、坛庙、寺院等大型建筑物中常采用这种结构方式。穿斗式是用穿枋把一排排的柱子穿连起来成为排架,然后用枋、檩斗接而成,故称作穿斗……[详细]
  江南水乡,河流密布,农(渔)船便成了农民们最便捷交通运输工具。其起源至少可追溯到七千年前河姆渡人使用的独木舟时,后历经发展,它的制造技术在唐代时已相当成熟,到明代时则基本定型,用途也更加广泛,如有载货的、乘客的甚至用于作战的等等。高桥的农(渔)船制造秉承了传统技术工艺,质量优、信誉好,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至八、九十代在宁波市各地享有盛名,其制造的农(渔)船被农民们称之为“鱼龙”,有的还在每年立春那……[详细]
  失蜡浇铸技艺,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整个过程均为手工操作,是将蜡制成所要制作的型器样式后,将耐高温细泥浆淋至蜡型表面,并撒细纱在泥浆表层,反复多次,使之形成完整的型壳,干燥后加温使蜡质熔出,形成型腔,用以浇铸铜液。完成浇铸后,经去壳、打磨、做旧,一件精美绝伦的青铜器就展现在面前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