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宁波 > 鄞州区特产

鄞州区民俗文化

  抬阁是浙江一带常见的传统民间艺术,它集制作工艺、民间戏曲和民间音乐表演为一体,在传统民间文艺领域中据有重要地位。瞻岐镇的抬阁出于本镇的合一村,据该村1916年出生的李兴全老人说,他小时候就听长辈说过,该抬阁历代就有,究竟起始何时,谁也说不清楚。由此推算,该村抬阁至少不会少于一、二百年之历史了。比其他地方不同,合一村的抬阁是用木材制成一艘船形,“船”中有“阁”,“阁”即是“船”,高近5米,饰以各色大……[详细]
  我国古代四大生活必需品“衣、食、住、行”,以衣为先。弹棉花技艺是“衣”的先导工序。即用特制的木锤打击特制的弓弦,将已经作粗加工后的棉絮松散、去籽的技艺,然后制成被褥和制成棉袄,或纺纱织布。故在旧时代弹棉花成为城乡集市、街巷中的热门手艺。“嘭、嘭”的强而有力的弹弦声时常响彻宁静的乡村街巷。弹棉花的师傅带着自己的工具“行头”可以靠此手艺走天下,因为棉花制品成为当时不分贵贱的人们必备而又需不断更新的生活……[详细]
  “宁波评话”为地方曲艺形式的一种,俗称“讲武书”或“单拍”,相传在宋、元时代即有艺人在“瓦舍”里“讲史”的。清道光年间,宁波城区就有供评话艺人演讲的茶馆酒楼数十处,还有其他各县(市)、区的城乡、集镇中的茶楼与书棚等,流行面遍及浙东地区,在民间广有影响。民国时期,比较著名的评话艺人有张霭林、闻才章等等,其中张霭林、张一册、张少策的一门三代人所演讲的长篇大书《水浒》最为人称道,在江浙一带享有盛誉。评话……[详细]
  鄞州彩线刺绣技艺,俗称“绣花”。以绣针引彩线(丝、绒、线),按设计的花样,在织物(丝绸、布帛)上刺绣运针,以绣迹(针法与线色)构成纹样或文字,是鄞州传统的家庭工艺品。后因刺绣多为妇女所作,故又名“女红”。历史悠久,长期以来,鄞州民间有“家家织席,户户刺绣”的传统习惯。明清两代绣品销路也日益增大,还出现了不少民间刺绣艺人,其中鄞县人金星月最有名气。据《鄞县通志》记载,在1932年,鄞州刺绣品销售量达……[详细]
  彩灯,俗称灯笼、花灯、灯彩。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汉时代,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后来灯笼就成了喜庆的象征。经过历代灯彩艺人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品种和高超的工艺水平。从种类上有:宫灯、纱灯、吊灯等等。从造型上分,有人物、山水、花鸟、龙凤、鱼虫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专供人们赏玩的跑马灯。鄞州的灯笼综合了绘画艺术、剪纸、纸扎、刺缝等工……[详细]
  宁波谜语,凝聚了宁波先民的智慧,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产和生活状况。宁波谜语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时间约可追溯至二千多年的秦代,盛于唐宋,当时宁波谜语已经成为官民齐猜、雅俗共赏的文化样式。到明清,宁波市闹元宵、聚中秋,行灯会习俗盛行,于是民间也广泛流行起猜灯谜,人们将谜语挂贴于灯上,供爱好者竞猜。近现代,猜谜成了我市人民老少喜爱的一项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宁波谜语一般可分为两种,即民间谜语和灯谜。口头……[详细]
  跑马灯,也称“马灯舞”,是宁波广为流传的民间舞蹈之一,遍布宁波所属鄞县、奉化、宁海、象山、镇海、慈溪和余姚等地。跑马灯有两盏、四盏、五盏和八盏之分,其中鄞州区所辖白象桥村“八盏马灯”最为著名。白象桥马灯班始建于1921年,至建国初,该跑马灯班参加了当地各次重大的欢庆活动。跑马灯是由十名十二岁左右的男女儿童以群舞形式表演。舞者以古代武士形象出现,身体前后扎竹马,貌似跨战马状。舞蹈通过队形的不断变换,……[详细]
  宁波灰雕是民间工艺与祠堂、庙宇、寺观、大房子(官衙)园林、楼阁等古建筑相结合的一种装饰形式,采用沿海特产——蜊灰按比例配上骨膏、明矾等原料调成粘性很大,干后很硬的灰泥,然后在设计的鱼、龙、花、鸟、人物的木头框架上进行雕塑(以浮雕为主)的艺术。宁波灰雕主要装饰在古建筑的山墙、墙头、屋脊、檐角、照壁、门楼、门窗上,既有牢固墙体又有观赏价值,更有通风、采光、防盗、辟邪、象征吉祥、喜庆、接福纳瑞等浓厚的文……[详细]
  宁波菜是中国八大菜系里浙菜的一个重要支脉,其源远流长,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釜中就有先民们简单烹食的鱼、鳖、蚌等羹菜。《史记.货殖列传》中有“楚越之地,饭稻羹鱼”的记载。宋代诗人苏东坡更有对宁波梭子蟹制作的诗赞:“半壳含黄宜点酒,两螯斫雪劝加餐”之句。至明清代宁波菜已声名大振,袁枚、朱彝尊等先辈的著作中就有了“淡白鲞”、“雪菜大黄鱼”等等宁波海鲜类菜肴的记述和描绘。近现代的宁波菜发展更快,以海鲜为料……[详细]
  打镴,又叫锡制品制作工艺。x是金属的一种,为锡和铅的合金,对人体无害,并有杀菌、保鲜等效果,且熔点低,质地软韧,延展性好,易打制,不易氧化。加上“锡”字与“赐”字相通,寓意能给人带来好运,故深受旧时人们的喜爱,常作为花瓶、茶罐、酒壶、盂、爵、烛台、香炉、仙鹤、寿字台以及其他各种日用品乃至艺术品来使用或观赏。尢以佛寺、道院、庙庵、宗祠等祭祀场所为最多。据称打x这行业起始于明代,至清代时已大放异彩,但……[详细]
  内家拳是浙江本地的优秀拳种,创于何时已无从稽考,其名始见于明黄宗羲所撰《王征南墓志铭》。黄宗羲之子黄百家系王征南先生的内家拳传人,所著《王征南先生传》中说:“(内家拳)得其一二者,已足胜少林”,可见其含量之重。该拳种一点就通,是宁波的一张文化名片。2009年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内家拳以前叫“剑术”,俗名“鹅头颈拳”。传至民国时期,经过剡源夏明土老先生(奉化溪口畸山村人)整理,保留了……[详细]
  咸齑是宁波的传统菜肴,它的特色是味美价廉。任何家庭都离不开咸齑,它不仅可以与其他食物一起做成美味菜肴,也可以单吃、无论生吃熟吃都能吃出味道来。所以流传着“家有咸齑不吃淡饭”、“三天不吃咸齑汤,脚骨有点酸汪汪”等谚语。宁波咸齑以邱隘为最,最先由外地引进雪里蕻腌制而成,有200多年历史。但宁波种雪里蕻菜的历史有记可查,明末屠本俊抽著的《野菜集》对雪里壅(蕻)描写得性形皆实。可见境内腌制雪里蕻的历史须远……[详细]
  小儿针灸是针对新生儿及小儿阶段常见病的治疗医术,如小儿夜啼、婴儿吮乳困难、清水泄泻、咽喉炎症、初生婴儿“七日疯”即破伤风(此病经科学接生现已根绝)等。其他如成人夏日中暑、肮脏气(指乏力、双脚迈步费力)等小病。小儿针灸疗法起源于上海,时间约为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当时上海尚在开埠阶段,医药科学并不发达,一般群众都缺医少药,后逐渐流传到宁波鄞县一带,因其疗法简单、经济、有效,取得人民群众的信任。解放初……[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