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北省 > 唐山市特产

唐山市民俗文化

  据《明蓟镇文化探秘》记载,“刘乐”棋子火勺发明于明代隆庆年间,最早出现在戚继光军队中,为戚家军军粮,后流传至民间,经过不断的改进和创新,发展成为现在的形状和口味。戚继光的军队将士多来自江浙一带,那里气候温暖,空气湿润,而北方边关生活条件艰苦,气候寒冷干燥,尤其是饮食差异更大。将士们按照江浙一带家乡的小吃的做法,做出一些小糕点以解思乡之情。因为北方天气寒冷不容易发酵,所以面就直接用水和;没有糖就以盐……[详细]
  老马识途这一成语故事,几乎世人皆知。然而,这一典故发生在何处,知者却不多。其实这故事就发生在河北省迁安市的龙(泉)山脚下滦河岸边。河北省迁安市,原名安喜县,《金史地理志》载:“迁安县本汉令支县故城,辽以所俘安喜县民置,因名安喜,大定七年更今名”。金世宗年号为大定,大定七年(即公元1167年),将安喜县更名为迁安县。公元前664年,齐桓公应燕庄公之邀,率师北上,举行了救燕伐山戎之役。在打败无终、令支……[详细]
  孤竹国酒手工酿造技艺(2009年入选唐山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唐山孤竹国酒业有限公司地处孤竹国故地——滦河三角洲,坐落于滦河故道边的河北省乐亭县。境内为滦河冲积平原,北依燕山,南临渤海,具有102公里海岸线,滦河贯穿于南北,属暖温带滨海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适宜多种植物和微生物生长,自古就有“燕东粮仓”之美誉,如今更是桃李满天下。优越的地理环境、独特的生物菌群和天然的好水,为孤竹国酒品质……[详细]
  万里香烧鸡制作技艺(2011年入选唐山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万里香烧鸡作为唐山特产,主要分部在唐山市周边地区,并远销北京、汕头、秦皇岛及东北各地。“香飘万里,名扬四海”已成现实。万里香烧鸡煮的烂而鲜嫩,色泽黄中透红,味道醇香爽口,为区境一大特色。民国2年(1913年)直隶衡水王德春、王德和兄弟凭家传熏鸡手艺,在区境粮食街租房制鸡,店名“义盛永”,民国31年(1942年)开业的“万里香”熏……[详细]
  四远香麻糖制作技艺(2011年入选唐山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唐山隆义实业(集团)公司四远香糕点厂生产的蜂蜜麻糖属于地方性传统风味,是唐山特产,由于手工操作工艺十分繁杂加之所使用原材料均是纯天然材料,深受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远近驰名。历史可追溯到明朝万历年间(1577年),几百年来,都是居家旅行,馈赠亲友的必用家品。四远香糕点厂生产的蜂蜜麻糖历史悠久,质量最好,工艺技术最精,老百姓口碑……[详细]
  罗锅子香油传统手工技艺(2011年入选唐山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清朝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田老兴在乐亭庞各庄杜林村创田家油坊,开始制售香油。其香油选料上乘,工艺考究,香味纯正,深得当地百姓的赞誉。历经清末、民国及新中国成立初期近60年畅销不衰。1967年,因文革-停业。1981年,田家油坊第三代传人田务秋重操祖业。并将其香油正式注册为“罗锅子”香油。成立罗锅香油坊,目前罗锅香油……[详细]
  滦州驴皮影(2009年入选河北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滦南县境内的皮影戏是滦南县民间地方剧种之一,始称滦州皮影,俗称驴皮影。它是中国皮影戏的一个支派,有独特的唱腔和操纵技巧,制做影人则是一种雕刻艺术。滦州驴皮影戏约创于明代中叶。创始人是黄素志。清朝中末叶和民国年间的皮影戏和现在的皮影戏是一脉相传,是地道的滦州影,也称老呔儿影。在唐秦一带流传,遍布滦南全境。20世纪30年代滦南皮影艺人张绳武……[详细]
  蜂蜜麻糖制作工艺(2009年入选河北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唐山市新新麻糖厂生产的“蜂王牌”蜂蜜麻糖,属于地方传统风味,是唐山特产。由于手工操作技艺十分繁杂和细腻,再加上所用的原材料都是纯天然材料制成,深受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被誉为“麻糖大王”,远近驰名。麻糖雏形的历史可追溯到明朝万历年间(1577年),从雏形发展到现在的新新蜂蜜麻糖是在上世纪三十年代(1931年)在唐山首创的,一直传……[详细]
  玉田剪纸(2013年入选河北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剪纸艺术为百工之母,从新石器时期各文化类型的彩陶纹样(人面、人形纹、麟纹、蛙纹、云纹、锯齿纹、网纹等)就已表现出先民们对视觉物态深刻的认识和悟化能力。玉田剪纸,有剪与刻两种,即在纸上剪出各种单纯而明快的图案,如人物、花草以及鸟兽虫鱼等形象,作装饰之用,一般以大红纸和粉红纸等为材料。制作工序是:首先要将准备剪的各种颜色的纸剪块、折叠,然……[详细]
  刘美烧鸡手工制作技艺的发祥地——河北省乐亭县,位于唐山市东南部,也是乐亭大鼓的发祥地。刘美烧鸡手工制作技艺是由始创人刘俊老先生,在传承至今已有200多年的祖上卤煮肉的基础上,经过潜心钻研,开创了我国烧鸡整形之先河,并以此而成名。据《乐亭县志》记载:1897年由乐亭县海边小村李各庄迁至县城南关的刘俊与其祖父刘崇挂起了”刘记烧鸡铺》的牌匾,开始了店铺经营,生意红火……1905年,当时在光绪帝身边任二品……[详细]
  冀东民歌(即唐山地域民歌),在河北民歌中,是一个有独特风格的色彩区。这个地区,北依燕山,南南临渤海,东接东北,西邻津京。母亲河滦河贯穿中部。涵盖原唐山地区的唐山市及秦皇岛市。艺术风格是在地理、历史、风俗及语言等条件下多年形成的,不能与行政区划分等号。行政区划分是人为的,艺术风格区是在历史的长河中自然形成的,从历史上看唐山市及秦皇岛市两市曾同属孤竹国、永平府,唐山地区管辖,且风俗、习惯、语言亦趋同一……[详细]
  篓子灯,又称“椅子灯”,流传在河北东部的丰南区、丰润区等环渤海地区。因面具是用鱼篓和太师椅制作,表演时面具内燃蜡烛而得名。其产生无文字可考。篓子灯是近年来新发现的遗留在民间的傩舞,是河北东部一带驱鬼逐疫活动的遗存。丰南区傅庄子村的篓子灯,至今仍保持着古老的风貌,具有地域性特色,是河北东部一带为数不多的民间傩舞,可谓古燕赵“乡人傩”的活化石。传统的篓子灯表演由六名男子分别扮演五个小鬼和一个判官(钟馗……[详细]
  洒河桥花灯会是由古老的河灯演变而来。洒河桥花灯集绘画、造型、配色、漂染于一身,以优美的姿态而闻名。花会以优美的舞姿,独特的演技套路,百看不厌,久演不衰,深受观众喜爱。洒河桥花灯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纷繁夺目的色彩和灯光,构成了绚丽多姿的艺术品。每逢元宵佳节,男女老幼争相观看跑花灯,是迁西人民文化先进、生活幸福的美好盛景。整个花灯制作过程非常复杂,每年的春节前就必须将制作各种花的纸、颜料……[详细]
  唐海七农场以芦苇工艺画为突破口着力发展旅游经济,该场以“开发建设湿地原生态旅游区,建成曹妃甸港区安居休闲的后花园”为目标,坚持把湿地作为一种资源、资产、资本来经营,依托广阔湿地资源,不断探求芦苇深加工项目。目前,已成立了滨海芦苇工艺公司,加工生产各种规格苇艺制品200余件,并成立了专门的经销店负责营销。滨海芦苇工艺公司的成立,打破了传统的芦苇粗加工、初加工局面,为进一步推进芦苇深加工项目奠定了基础……[详细]
  乐亭大鼓,约1845年起于滦州(滦南县原属滦州—今滦县)、乐亭乡间。它博采诸传统说唱艺术的长处,又吸收了当地民歌、戏曲的某些唱腔,形成了独特的唱腔、板式,用乡音说唱,以三弦、铁板、鼓伴奏。1845年,滦南人冯福昌(冯铁板)废木板,改用铁板击节伴唱,唱腔、板式得到更新,乐亭大鼓因此名声鹊起,冯福昌成为乐亭大鼓重要创始人。乐亭大鼓发展史上的滦南人,即是一部完整的乐亭大鼓发展史。王德有、戚德旺、杨久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