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北省 > 唐山市特产

唐山市民俗文化

  景忠山除了每年举办的传统庙会以外,还有几个很有地域特色的民俗活动,其中之一,每年农历 9 月 9 日的“重阳节”,就是一个规模较大的群众性活动。目前,“九九重阳节”在景忠山已连续举办了十几届,参与的人数越来越多,影响越来越广,它已经成为了景忠山的一个旅游品牌。农历九月初九,俗称“重阳节”。古人将重阳节看作是吉样、长寿的节日。由于“九”是从“一”开始的个数最高数,古人将“九”看作“至数”、“阳数”,……[详细]
  建昌营镇位于唐山市迁安市北18公里处,建昌营西街,原大西门里路南,有一条小胡同——仁义胡同。此胡同宽1.1米,长50米,两人相对走来可擦肩而过。建昌营西大街与其南边的鸡市街本不相通,有了这个仁义胡同两街才沟通了,从而方便了这一带的居民。“仁义胡同”顾名思义是由“仁义”而来,其来历是,明朝时期建昌营西街有两大户人家,是隔壁邻居。东家人姓任,西家人姓梁。梁家欲盖东厢房,想占隔墙为基。任姓闻知,言说此墙……[详细]
  迁安皮影雕刻继承了传统的制作手法,造型精美,做工精细,是雕刻和绘画等艺术的完美结合,作品具有美观大方,形象夸张、刻工精湛、细腻,色彩明快、雅俗共赏等特征。迁安皮影造型介于唐山皮影东西两路(有学者认为的东路昌滦乐,西路丰玉遵)之间。如正白脸造型,东路昌、乐地区皮影眼大嘴大,造型夸张;西路丰、玉地区皮影眼小嘴小,端庄雅致;迁安取大眼小嘴,极尽影人俊俏之能事,俏丽而不失典雅,端庄而灵动。如净角脸谱造型,……[详细]
  在迁西县城东南十几公里处,有一座远近闻名的凤凰山,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五到二月二十一,这里都会有一场盛大的庙会,号称“京东第一庙会”。农历二月十九、二十是凤凰山庙会上会的正日子。新集、刘庄两村各街道人头攒动,摩肩接踵,两天间共有60多个村的一百多道花会上会,花会出演人员竟达五六千人。凤凰山庙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异彩纷呈,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有香会(老器会)、中幡、武会、高跷、地秧歌、花灯、龙灯、狮子……[详细]
  滦南民间剪纸(2009年入选唐山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滦南剪纸系滦南民间传统美术范畴。传统的滦南剪纸分为两大部类,一是由于滦南是北方剪纸“西纸东渐”艺术长廊中的重要驿站,一大部类的剪纸文化内涵和艺术风格与东胡鲜卑、契丹文化中心地域的辽西一带民间剪纸一脉相承,其艺术手法极为生动自由,类似木刻中不规范的自由滚刀风格的剪法。内部装饰纹样,采用多次对摺剪出排列不规则的平行细纹,这种风格手法在关内……[详细]
  泥塑艺术是我国的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其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供案头欣赏的小型泥塑和儿童玩具,以人物、禽鸟、走兽、花果等为主,另一种是陈列于庙宇等公共场所的大、中型泥塑,一般多为宗教造像。我国泥塑艺术可上溯到距今4千至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期。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的古陶井及泥猪、泥羊头时间约为7千年前,可以确认是人类早期手工捏制的艺术品。……[详细]
  吴家兰坨瓦盆制作技艺(2013年入选唐山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吴家兰坨瓦盆手工制作技艺的传承地——河北省乐亭县古河乡吴家兰坨村,位于唐山市东南部,地处滦河冲击平原,在滦河古道旁,南面面临渤海,西与滦南唐海相邻,交通四通八达,经济发达。吴家兰坨瓦盆手工制作技艺是中国黑陶文化的一个分支,黑陶文化在中国大地上已有几千年的传承。吴家兰坨瓦盆手工制作技艺发祥地吴家兰坨村制作瓦盆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每……[详细]
  忍字口背杆(2013年入选唐山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忍字口村位于迁西县东部,北邻东荒峪镇五虎山和三抚国道,南与新集镇紧邻,东接迁安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经济和文化发展较快。忍字口的背杆起源于清末,大约有200多年的历史,那时,冀东一带流传皮影、花会、大秧歌,为了丰富农民业余生活,为节日增添喜庆气氛,出于村民们的自身爱好和追求,创新花会品种,着手研究完善所需设施,并经过多次改进,成功……[详细]
  迁西皮影(2013年入选唐山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皮影戏是一种用兽皮或纸板剪制形象并借灯光照射所剪形象而表演故事的戏曲形式。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几乎遍及全国各省区,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如陕西的华县皮影戏,甘肃的环县道情皮影戏,山西的孝义碗碗腔皮影戏,河北的唐山皮影戏、浙江的海宁皮影戏,湖北的江汉平原皮影戏,广东的陆丰皮影戏,辽宁的复州皮影戏等。迁西大福影是唐山皮……[详细]
  五虎棍(2009年入选唐山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遵化市康各庄五虎棍,创会于光绪年间,是当时康各庄村民胡国顺走访亲戚家时所学,并且创办了康各庄五虎棍会,至今有100多年的历史。表演道具主要是长棍(齐眉棍)和双短棍,伴奏乐器以大堂鼓、大锣、铙、水鑔为主,服饰上为董家五虎头戴黑色鬃帽,董达戴红髯;红脸配戴黑色髯、头戴罗帽;黑脸为年轻人无髯,头戴罗帽,并且这些人物腰间均扎武生板带。传说宋太祖赵匡……[详细]
  田景儒陶艺(2009年入选唐山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唐山陶瓷自明代永乐年起,至今有600多年。田家制作的陶瓷是唐山陶瓷历史的代表,明永乐二年由山西汾州府介休司东村迁居滦郡,也就是现在的唐山西缸窑——窑上庄,第六世孙田文儒在锦州二佛庙村建窑制缸,田氏家谱记载由山西介休司东村迁出到现在的唐山市手拉坯师傅从1404年至今共计108位。田景儒自幼学习制作陶瓷,是手工制坯中的少数老师傅之一。在继承……[详细]
  “抬杆”(亦称“抬阁”),是冀东民间传统花会形式之一,是我国民间独有的一种舞蹈,是中国民间舞蹈的奇葩。抬杆属于摆会性质的舞蹈。所谓摆会,就是由数名表演者,扮成神话传说或传统戏曲中的主要角色,并将他们固定在特定的道具上面,然后以游动的方式进行人物展览的性的表演活动。其特点是:注重展示人物形象,不表现故事情节和矛盾冲突,人物在固定的位置上表演,动作简单,人物之间不做感情交流,只是凭借所展示的一组群众较……[详细]
  永盛祥火勺(2013年入选唐山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座落于河北省迁西县西北的三屯营镇是个史家有记,诗家有吟的地方。为明代九边之首蓟镇镇府所在地。风光旖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明隆庆2年始,抗倭名将戚继光驻镇16年,其专为士兵驻守敌楼、行军打仗研制的军制食品“棋炒”。因制作完毕后在球形顶部按出了一个坑,使其形状像勺子而得名,后又被称为火勺,因其特殊的历史功勋、独特的风味而流传坊间,成为一……[详细]
  民间花会——旱船(2009年入选唐山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所谓滦南民间花会,是滦南民间传统舞蹈形式秧歌、高跷、狮子舞、旱船的总称,习惯上分别成为扭秧歌、踩高跷、舞狮子和跑旱船。它是历代劳动人民创造、继承发展优秀民间文化的结晶。随着时代的延续发展,民间花会逐渐形成了活泼、诙谐、朴实、健美、欢快、红火,地方民间风格色彩浓郁,具有艺术性和娱乐性相结合特点的民间舞蹈形式,无论男女老幼,尊长卑晚,……[详细]
  汉曲(2011年入选唐山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汉曲”是鼓乐的一种,是以唢呐、笙、管为主奏乐器,并配以鼓、镲、锣等打击乐器进行演奏的一种民族民间器乐曲。演奏技巧吹、咔、哨相结合,独具一格。大量用于丧葬、婚取、祭祀礼仪等民俗活动中。迁安“汉曲”起源于清早期,兴盛于清晚期及民国时期。是由第一代传人是木厂口镇马各庄村王大辫(艺名)传承发展而来,王大辫自幼酷爱音乐,在他很小的时候与师傅(姓名不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