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北省 > 唐山市特产

唐山市民俗文化

  路北剪纸(2009年入选唐山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已有千年历史,早在汉、唐时代,民间妇女即有用金银箔和彩帛剪成方胜、花鸟贴在鬓角为饰的风尚。后来逐步发展,在节日中,用彩色纸剪成各种花草、动物或故事人物,贴在窗户上(叫“窗花”)、门楣上(叫“门签”)作为装饰,也有作为礼品装饰或刺绣花样之用的。80年代,中国剪纸研究会成立,全国各个城市都有剪纸协会,据老艺人们介绍,清朝时期唐……[详细]
  景忠山庙会(2009年入选唐山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迁西县景忠山庙会是景忠山旅游区民俗文化的一大特色。每年农历四月十八和十月十五两次庙会期间,京、津、冀、唐、承、秦、内蒙等地的游客蜂拥而至,各路商贾云集,歌舞、评剧、马戏、皮影、花会等民间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人们或是出于对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宗教圣地的崇拜,或是民间文化活动的吸引,或是来此从事商贾活动,一年两次庙会游人可突破30万之众。景忠……[详细]
  古冶剪纸(2009年入选唐山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国剪纸技艺已有千年历史,北方剪纸技艺经过近百年形成了现在的规模。传承人刘江出生于剪纸世家,5岁拜著名的剪纸艺人周奇为师,至今从艺已有40余年,他秉承我国传统剪纸艺术的精华,博采众长,紧扣时代脉搏,反映时代精神,不断创新和探索,创立了多层立体衬色剪纸技艺,一改过去传统的单色模式,将一幅幅剪刻作品变得更加立体美观。其作品反映民俗的民间艺术,……[详细]
  唐海县李八廒村李氏家谱(2011年入选唐山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李八廒村李氏家谱内容包括历史图片、序言、凡例、大事记、辈分名称解析、家谱世系表、人物、族规家训、附录、后记等,是一部承上启下的家庭历史史书。自明朝永乐二年(1404年)本族始祖李复初由山西山后陆洲迁徙丰润县李家沙坨(现属唐海县第八农场),至明朝万历八年(1580年)李八廒李姓先祖李文举又从李家沙陀迁居李八廒村,历经明清两朝,……[详细]
  手工“高丽纸”(2011年入选唐山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造纸,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距今已近2000年的历史。在河北省迁安市,延续至今的民间手工抄高丽纸,仍然使用着东汉时期蔡伦所发明的那一套完整工序,堪称中国古代造纸术的活化石。迁安历史悠久,早在旧石器时代以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文化源远流长,古迹遗址众多;商贾云集,手工业在民间发达兴旺,自汉代迁安就有种桑养蚕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上……[详细]
  面塑(2011年入选唐山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面塑,俗称捏面人,或称江米人,是传统家喻户晓的一种民间技艺,迄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我国民间面塑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食用的面塑;另一类是民间传统捏塑的小玩艺。其精品则成为久留收藏的工艺品。民间艺术面塑原始形式是“提线式”和“举签式”,后经北京面塑艺术家汤有彝(号子博)人称“面人汤”其人的研究、改进,发展成后来案头陈设的小型面塑艺术品,从而使面……[详细]
  靳派乐亭大鼓(2009年入选河北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乐亭大鼓其源可追溯到唐代,经过唐、宋、元、明各代的不断繁衍发展,在明未清初换身为鼓词。而乐亭大鼓是更好地继承并发展了鼓词的曲艺形式,是我国历史文化发展的时代产物,是说唱艺术发展的必然结果。当今意义的乐亭大鼓,约在1845年前起于滦州(滦南县原属滦州)、乐亭乡间。它博采诸传统说唱艺术的长处,又吸收了当地民歌、戏曲的某些唱腔,形成了独特的……[详细]
  唢呐吹歌(滦县)(2009年入选唐山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乐器——唢呐,又称喇叭,是民间用嘴吹响的一种乐器,它主体用木管制作而成,有多孔、扁嘴、钢炭头组成。这种乐器在冀东大地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流传甚广,尤其在唐山地区更为活跃,一般的群体活动都少不了这种音乐。唢呐的发展史已有千年之久。历来考生得中、发丧嫁娶、庆寿庙会等场面都用吹唢呐烘托气氛,在喜庆之日更为热闹。唐山地区广大城镇,每逢……[详细]
  滦州皮影(2011年入选唐山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滦州皮影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对许多现代艺术的产生和发展,都有过重要影响明朝万历年间,由滦州安各庄秀才黄素志首创的滦州影,已经走过了三百多个年头,他曾是滦州先民的精神家园,给了人们无限的欢娱与抚慰,希冀与憧憬。驴皮无知可做偶,演员幕后唱世情。滦州皮影以其悠扬悦耳的独特唱腔,感人肺腑的故事情节,精妙绝伦的影偶雕制,出神入化的操纵神功,曾……[详细]
  唢呐是流传于民间,历史悠久的民间吹奏乐器,至今仍然被广泛使用于民间秧歌舞蹈伴奏、戏曲演唱伴奏和婚丧嫁娶的民俗活动中。唢呐吹咔,就是靠气息调整、声带振动,再结合唢呐器件不同使用方式,用唢呐吹奏模拟人声,比普通唢呐演奏具有相当大的难度。滦南唢呐吹咔技艺是滦南县境内的优秀民间传统音乐,技艺持有者——“高氏三兄弟”高永勤、高永俭、高永平,是滦南县长凝镇大高庄村人。“高氏三兄弟”高永勤、高永俭、高永平不仅是……[详细]
  铁画又叫铁花,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工艺宝库中的一颗明珠。起源于唐代,它是以剪为笔以铁为墨而创造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以马口铁为材料经过剪、钻等方法制成轮廓清晰、黑白分明、风格素雅大方的铁画。唐山铁画借鉴中国水墨画的章法布局,融民间剪纸、木刻雕塑、金银首饰锻造等多种技艺于一炉,以铁为原料,依据画稿,经过煅打、剪裁、修钻、焊接、整形、退火、烘漆等工序制成花卉、人物、山水、草虫等各种画面,素雅静……[详细]
  乐亭县自新石器时期就有了人类活动,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需要抒发自己的情感,从那时开始就产生了乐亭民歌。明代,山西等地大量移民来到乐亭县,也带来了他们本土传统音乐。据史书记载,明末清初乐亭人开展的演春活动就是一种边走边唱的民歌演唱活动,乐亭秧歌活动中的唱秧歌就是从演春活动开始的。清代以后,民歌比较盛行,《中国书词概论》记载:“清初年,乐亭城内凡自娱好乐之人,最爱唱‘清平歌’,同时,乡村里也流行着……[详细]
  玉田县因古人种玉的传说而得名,它位于河北省东部,地处燕山余脉南麓,正当京、津、唐之间。玉田泥塑形成于清代光绪年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玉田泥塑以历史人物、神话故事、田园动物等为题材,用泥土捏塑形象,经彩绘后成为泥埙,供少儿把玩。其造型一般为椭形体,单纯简练,半塑半画,以画为主,内镶苇笛,外部用白色作底,敷以红、黄、绿、黑各色,色彩强烈,但整体上感觉十分协调。泥塑制作过程井井有条,包括取土和泥、……[详细]
  乐亭吹歌源远流长,最早的吹歌来源于乐亭民歌,起步于乐亭民歌的伴奏,经过吹歌艺人不断改造创新,形成了吹歌的固定曲牌,到清朝中叶为其鼎盛阶段。后来,吹歌艺人不断吸收其他姊妹艺术的音乐,艺术视野更广阔,现在的吹歌大都源于戏剧的曲牌。1949年以前,主要用于婚、丧、嫁、娶和春节扭秧歌。共和国成立后,随着人民安居乐业,生活不断提高,每逢喜庆和节日开展文艺活动,或者是农业丰收,工业革新,也往往载歌载舞,唢呐嘹……[详细]
  兰氏剪纸(2013年入选唐山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太平寨镇位于迁西县东北部21公里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迁西县经济文化重镇之一。据载:古时南太平山有马西雨为山寨王,北太平山有杨从巨为山寨王,该村在山涧,故取名太平寨。明代,曾有参将游击在此驻守,并筑有城堡。明隆庆二年改名为太平营,后又改名为太平寨。另有说法曰:汉代华佗、唐代孙思邈等名医都曾在此地治病救人,减少了疾病流行,因此,这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