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运城市特产

运城市民俗文化

  闻喜煮饼是一种油炸的点心,形似圆月,外皮粘满白芝麻,掰开两半,外皮可拉出3~6厘米的一窝金丝,吃到嘴里,酥沙松软,不皮不粘,甜而不腻,食后回味有一种松柏的余香。它以面粉、芝麻、糖、香油等为原料,经过制馅、制坯、油炸(煮)、冷却、上汁、粘芝麻等道工序加工而成。闻喜煮饼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在祭祀、婚嫁、建房、乔迁等民俗活动中广泛使用,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尤其是在当地的传统婚嫁仪式上必不可少,因其圆……[详细]
  芮城县永乐镇桃木雕刻技艺源于道教,后传于民间,以家族作坊发展流传至今。芮城县位于九曲黄河秦、晋、豫三省交界处,永乐镇(原永乐宫旧址)“吕公祠”在县城西南20公里处,当地人笃信道教仙长吕洞宾故里出产的桃木吉祥物最有灵气,所以世代居于此地的李氏家族(传说吕洞宾俗家姓李)将桃木手工雕刻技艺继承并发展至今。永乐桃木吉祥物传统手工雕刻技艺在木料的选材上,取吕祖故里优质桃木,工序大致分为采伐、下料、水泡、秘料……[详细]
  绛州剔犀制作技艺为雕漆工艺之一。雕漆始于唐代,剔犀定型于宋代。绛州剔犀制作技艺是将朱、黑、黄等二种或三种色漆,在器物表面上有规律地一层一层的逐层堆积起来,达到一定厚度(约0.3-0.5毫米)后,用“v”形刀雕刻花纹,刀口处可看见不同的色层,与其它雕漆和漆器截然不同。因其花纹刀口侧面处显现如同截开的犀牛皮质的断面层次,故名剔犀。同时,又因花纹多为回纹、云钩,流转自如,回旋生动,近代以来称之为云雕。绛……[详细]
  金银细工制作技艺就是使用金、银、铜等金属为原材料,采用锤碟刻镂等繁杂、细巧的手工技艺,制作出精美饰物或器皿。金银器制作技艺历史悠久,据考古发现,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就已开始使就用黄金做饰品了。明清时期的金银器制作得到了空前发展,技艺精美娴熟,其风格华丽、浓艳、雍容华贵。金银器制作技艺非常复杂,要求很高。每道工序都是手工操作,同样造型、同样做法、同一个人制作的产品,在外形上都有细微差别。有的大型器皿……[详细]
  关公信俗是以崇拜中国武圣关羽(160—220)“忠仁义勇”精神品格为核心内容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关羽因勇猛善战,被尊崇为“武圣”,与“文圣”的孔子齐名,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被神话为集战神、驱邪神、保护神、武财神为一体的全能神,其信众包括社会各阶层和大多数行业的相关人群。运城地区关公信俗有庙祭、家祭、临时性祭祀、行业和会馆祭祀等表现形式。比如每年农历六月……[详细]
  “点舌丸”(梅花点舌丹),是延续生产三百余年疗效卓著的传世名药。现被国家列为“ 级秘密技术”。传承地新绛县.根据《新绛县志》记载清末民初,新绛县就有中药铺(店)34家,均以出售中成药丸散膏丹为主。当时双人药业的前身德义堂生产的“点舌丸”早已畅销晋、陕、冀、豫各地。“点舌丸”原系清朝皇宫专为皇室专用的秘药,后由王姓太监流传于民间。河北郝氏得此秘方遂在新绛县建德义堂中药铺,因疗效卓著,声誉鹊起。德义堂……[详细]
  在中国这片古老的东方文明沃土上,有一种经久不衰神奇画艺,它的名字叫做烫烙画。烫烙画,它以烙铁为笔,高温代墨,其色彩自然天成,古朴典雅。因其工具及材料的特殊性,所以制作工期十分冗长,一般需要数月时间方可烫烙一幅作品,有的甚至数年之久。烫烙画的寿命是很长的,在特制木板上烫烙的各种画,少则几十年,长则可达一个世纪之久。中华文艺美协会员,新绛向阳烫烙画研制所所长李祥生,数十年匞心筑梦,将烫烙画艺术在绛州大……[详细]
  龙灯舞是运城市盐湖区贵家营村一带民间传统舞蹈,相传起源于明洪武年间。清代中叶,老艺人梅守正自发组织舞龙队到河南、陕西等地参加各种祭祀活动。到了民国期间,艺人们在原有的舞龙基础上,进行了再创作,加入了柔丽妖媚的“魔女”,故起名“龙灯魔女舞”。龙灯舞由三部分组成,开始是魔女、龙女集体舞:在一个星月皎洁的夜晚,龙女们从天上来到人间。龙女们手持莲花灯,翩翩起舞,以表答欢悦的心情。接着是龙灯独舞。独舞中的“……[详细]
  新绛民间剪纸历史悠久,相传二千五百年前春秋战国时期,建都古新绛的晋献公命令宫中巧匠用簿金片剪成十种果子纹样缀于绣鞋之上,表示当时被晋国征服了的十个小国向其纳贡称臣,此鞋样现仍流传于新绛一带,名曰《十果鞋》。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人日》诗中曾称“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新绛剪纸艺术分布广泛,主要题材大致有三:传统民俗类、戏曲故事类、现实生活类,其中又以戏曲故事类居多。新绛戏曲人物剪纸,俗称窗人……[详细]
  窑洞营造技艺是中国农耕文化发展中轨迹性的传统手工技艺之一,是我国北方住宿文明的源头,也是人与自然环境争与合的历史见证。2008年,山西省平陆县与甘肃省庆阳市申报的窑洞营造技艺入选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窑洞,为土崖面上开凿的拱形洞窟式住宅,主要流行于山西平陆、甘肃庆阳、河南陕县、陕西延安等黄土地区,有靠崖窑和地坑窑两种。山西省平陆县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带,地势北高南低,构成了一个……[详细]
  是山西运城新绛县的特产。蒲剧流行于山西、陕西、河南、甘肃和青海等省的部分地区,是山西四大梆子中最古老的一种。晋剧、北路梆子等都是从蒲剧派生出来的。蒲剧,因兴起于山西南部的蒲州(今永济一带)而得名,亦称蒲州梆子或南路梆子。是晋南地区的主要剧种,临汾地区有许多古代戏剧活动遗迹,例如临汾市的魏村元代戏台、东羊戏台和王曲元代戏台等,造型逼真,表情丰富,再现了我国古代的戏剧艺术。这些实物史料证明,晋南地区戏……[详细]
  河津琉璃始于明代万历年间,是我国琉璃的主产地。千百年来,这一行业相承不衰,留下许多优秀作品,其分布之广,匠师之多,在全国居于前列,是我国琉璃艺术之乡。河津琉璃多用于宫殿、陵寝、寺院、庙宇、宝塔等建筑上,使得这类产品具有一种独特的品质,在造型样式、装饰风格、工艺品质等方面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是中国传统陶瓷文化和建筑文化的有机结合,琉璃建筑也成为富有民族特色和传统文化内涵的建筑形式。河津琉璃主要集中在……[详细]
  运城市盐湖区位于山西南部,历史上曾经是山西乃至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棉生产基地。传说黄帝战胜蚩尤后,带领大家发展生产,而衣冠之事便交给正妃嫘祖,之后即有了嫘祖养蚕缫丝,开创了我国纺织技艺的先河。元明之际,民众已将多种手法揉于棉织工艺,使粗布制造完全成熟,清代,老土布晋升为特殊的贡品,受到皇室的青睐。直至民国初年,洋织机没有进入中国之前,晋南布商一直是以土布机手工织布为主。运城“石榴花”老粗布的织造工艺极……[详细]
  炼丹术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矿物资类)炮制方法,即用火烧炼而成的一种升华、生化过程,它开辟了化学药物的先河。稷山县清河镇秦家庄在清乾隆年间就以经营药材而闻名,秦氏一族精通各类药材的炮、炒、粹、煅,所制造的丸、散、羔、丹远销京浙湖广等地,尤其对炼丹术颇有研究。秦氏第七代传人秦俊田在继承祖炼丹术的基础上,刻苦钻研,积极创新,经过多次研究、实验,设计制作了升丹和降丹的炼丹炉。炼丹术分为升丹和降丹,秦氏炼丹术……[详细]
  赵氏孤儿传说-新绛新绛县是晋南地区唯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全国文化先进县,全省确定的四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县,新绛,古称绛州,是春秋时期晋国故绛都的唯一传承者。当然,由于辖区范围的变化,现临汾市襄汾县赵康镇,从那时起一直到宋元时期都隶属于绛州管辖。而赵氏孤儿的传说故事就发生在新绛县和襄汾县的赵康镇一带。故绛都遗址、灵公台、哺饥坡、五色槐、赵盾墓、祠、碑、孤儿藏孤处、齐姜墓、……[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