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东省 > 潍坊特产

潍坊民俗文化

  诸城喇叭吹打乐源于山东鼓吹乐。诸城喇叭吹打乐所用乐器主要由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组成,也有增加少量弦乐器。主要是:大喇叭杆(大杆号)、唢呐、笙、管子、笛子、堂鼓、大锣、小锣、大钹、小镲、京胡、二胡、板胡、三弦等。……[详细]
  潍城小磨香油最早产于潍城区于河街道崔家村。崔家村也被当地人称作崔家庄。明洪武初年,-县崔氏三兄弟迁居至潍县城西大于河(旧称大圩河)西畔,并以姓氏命名为崔家庄。当时崔氏聪慧手巧,用小石磨将炒好的芝麻磨成糊状,再将芝麻糊放入大陶盆中,倒入适量开水,用木杠在盆中搅拌。待盆里漂出了一层油脂,散发出香味,又把木杠放下,将陶盆放在木杠上来回晃动,油层不断加厚。然后用木勺把油舀出,盛进容器挑到集市上去卖。后不断……[详细]
  清末民初,诸城境内就有打“呱嗒板”(两页竹板)走街串巷、出村入户,用顺口溜的方式,边打边说进行讨要。后又发展成为两页大板,两页小板,大板打过门,小板打节奏,分摇板、扣板,吸收运用了锣鼓经的花点,极具渲染力。诸城竹板快书独具特色,运用方言,以说故事为主,在板式上也不同于一般快板书和数来宝,讲究手、眼、身、法、步,表演极富幽默感。一人表演多个角色,跳出跳入,活龙活现,惟妙惟肖。竹板的制作非常考究,取其……[详细]
  中医药灸疗法(王氏中医药灸外治疗法)始创于清朝光绪年间的寒亭区高里镇南孙社区赵家庄子村(古称典史村)。王氏中医外治疗法的手法独特,效果奇效其外治配方经过几代创新。王氏中医外治疗法包括了三种疗法:中医药灸疗法:活血化瘀、通关利窍、舒经活络、消肿镇痛、扶正祛邪等作用。适用于颈肩腰腿痛、鼻炎、咽炎、耳鸣、耳聋、慢性胃肠病、妇科疾病、男性疾病及保健;冬病夏治三伏贴:温阳利气、祛散伏痰。适用于:支气管哮喘、……[详细]
  财神的形象最早起源于宋代的民间传说,明清时将其作为神灵供奉,以满足于人们对财富的希求。供奉形式多是长年供像,重大节日设下供品,磕头祈祷。在诸城,敬奉财神却有着另一个习俗,就是诸城的财神节。诸城的财神节是七月二十二日,相传是比干的生日。财神节最早形成于清康熙年间并延续至今。每到这天,诸城的家家户户购买香纸鞭炮,置办供品佳肴。下午四时许庆贺开始,大街小巷鞭炮齐鸣,热闹非凡,六时许家中祭拜随即开始,上供……[详细]
  临朐自商周开始就有桑蚕生产的传统,至清朝规模已非常壮观,当地人民在桑蚕生产过程积累了许多歌谣、谚语等广泛流传。临朐县五井镇下五井村许椿亭等人自1918年开始广泛搜集整理、经后人不断完善增续,逐渐形成了现在流传的《蚕丝韵言》。《蚕丝韵言》由《蚕丝韵言》和《续蚕丝韵言》两部分组成,共1080句,6528字,其中《蚕丝韵言》为五言句,516句,2580字,《续蚕丝韵言》为七言句,564句,3948字,《……[详细]
  我国民间年画中的一个古老画种,始见于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年),盛行于清代。从现有的资料看,全国只有高密一地存在这种年画,主要产地在高密北乡姜庄、夏庄一带30多个村庄。扑灰年画是在写意国画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后来经高密北乡公婆庙村王姓人家发展创新,在文人画和庙宇壁画的基础上形成一种扑灰起稿,继以手绘,半印半画的年画。所谓扑灰,即用柳枝烧灰,描线作底版,一次复印多张。艺人继而在印出的稿上粉……[详细]
  诸城面艺在历史的长河中延续了2500多年,制作工艺一直延续至今,并经代代传承人的创新发展,使大饽饽具有麦香可口的特点,在面食品种中,独具地方特色,是面食系列之精品。制作诸城面食需要在头天下午将老面引子泡开和好,第二天把开好的老面与面粉一起和好。和面时要把老面和面粉搅拌均匀,然后将面倒出放在案板上,用劲猛揉,之后用手揪开面团,每个面团再揉30遍,成型,放在盖垫上,蒙上白纱布发1-2小时即可下锅蒸,蒸……[详细]
  临朐嵩山四季分明,山间催木泉、西峪泉、嵩山寺泉等十余处泉眼织成河网,万木丛生,百草丰茂,是山羊生长的天然牧场,全羊宴的原材料即取于此。临朐全羊宴是选取经过阉割的嵩山老山羊(年龄3周岁以上,体重25公斤)为原材料,根本羊体的不同部位,配以不同的佐料(包括本地特有的野生植物“山花子”根),通过不同的制作工艺,炮制出色香味及营养价值各异的127菜肴,如麒麟顶(羊头)、黑白棋子(羊血)、金顶冠(羊脑)、鹅……[详细]
  武王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於齐营丘。营丘故城原分为“外城”“内城”“皇城”。皇城,即今古城村,长宽里许,村前立有“古城”村碑,碑文记录着古城的源起、历史和姜太公的事迹,村西北角一段皇城残垣赫然矗立。姜太公是齐国的缔造者,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道、法、兵、阴阳、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详细]
  羊口开海节是羊口渔民在长期的海上作业习俗中形成的以祭祀河神、海神、龙王、船神、天妃等诸神,祈求风调雨顺,人船平安,满仓而归为主要内容的民间祭祀活动。每年的正月十六,渔民们出海劳作前在寿光北部羊口镇小清河入海处举行仪式。家家户户提前蒸好嵌枣饽饽,备好猪头、大炸鱼、黑毛大公鸡、各种点心、瓜果、生菜等供品,带上纸马、纸币、纸元宝、高香、鞭炮,身穿盛装,手提莲花灯、鲤鱼灯、小船灯等各式各样的小渔灯,陆续赶……[详细]
  王裒,魏末晋初北海营陵(今昌乐营丘人),一生以孝友,仁信立身,尤其以孝道闻名于世。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他母亲生病去世,生前害怕打雷,死后埋葬在山木里。每当遇到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司马炎灭魏称晋后,大赦天下,- 行赏,发现王仪之死……[详细]
  相传仓颉在黄帝手下1。那时,1的可并不显威风,和平常人一样,只是分工不同。黄帝分派他专门管理圈里牲口的数目、屯里食物的多少。仓颉这人挺聪明,做事又尽力尽心,很快熟悉了所管的牲口和食物,心里都有了谱,难得出差错。可慢慢的,牲口、食物的储藏在逐渐增加、变化,光凭脑袋记不住了。当时又没有文字,更没有纸和笔。怎么办呢?仓颉犯难了。仓颉整日整夜地想办法,先是在绳子上打结,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绳子,表示各种不同的……[详细]
  诸城吕标镇有6个以“黑龙沟”命名的村庄。关于“黑龙沟”的来历,有一个古老的传说。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涓河里住着一条非常善良的白龙,天一旱就下雨,年年风调雨顺,粮食丰收,涓河两岸的百姓过着安居乐业的日子。一天,不知从哪里来了一条黑龙,性情暴躁,常常兴风作浪,淹没庄稼,伤害百姓,而且想赶走白龙,独霸涓河。白龙看到黑龙如此霸道,非常气愤,决心为民除害。一天夜里,它托梦给涓河两岸的老百姓,说它准备明天在……[详细]
  昌乐城南20里有一座方山,山西坡的半山腰间有一座庙。庙内外石碑林立,古树参天,紫薇丛生,青藤绕槐。院内有一山泉,终年清澈,步云桥下,水流潺潺,此处景色宜人,堪称一邑之胜。大殿内雕梁画栋,正面有一尊身着官服的金面神像,这就是当地群众称颂的“方山爷”。传说很早以前,昌乐城营建之初,有四座拱形城门。因西门外党年闹鬼,直闹得百姓日夜不得安宁,几任县令又人妖不分,面姓无奈,只好将西门严严实实地堵了起来。明朝……[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