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民间艺人口传和明代文人余怀的《板桥杂记》、张岱的《陶庵梦忆》等著作记载介绍,奉化吹打明代中叶就已盛行。在漫长的历史中,城乡民间器乐活动,代代相传,并融入民俗礼仪中。每逢庙会节日、喜庆婚嫁、丧葬祭祀,皆不离音乐。职业、半职业性民间乐队(堂、班、社、会)应运而生。民国时期的民乐队,以大桥九韶堂、肖镇白柞杨徐鑫、吴家埠张潮水班等较有名。除此外,尚有南浦利星社、方桥阮家奉化社、董李永昌会、永丰会等小乐队。乐队人员多来自农民及从事理发等服务业的人员。
九韶堂是奉化最有名的民间乐队,水平最高,规模、曲目最丰富。九韶堂最有特色的乐器演奏,是由乐师钱小毛长期琢磨、编配而成的十面锣演奏和四鼓(类似爵士乐的架子鼓)演奏。这两种乐器的演奏,对民族音乐来说,是个很大的突破,极大地丰富了民族打击乐的音色和节奏,增强了乐曲的表现力。
九韶堂代表性曲目有《万花灯》、《将军得胜令》、《划船锣鼓》和《八仙序》等。
建国后,九绍堂曾在县、地区、省和“全国群众业余音乐舞蹈观摩会演”中,连续获得最高奖项。1956年“全国音乐周”时,九韶堂的《万花灯》和《将军得胜令》二曲又被省里选中,再度进京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