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 > 红河州 > 弥勒

高甸村彝族(阿哲)传统文化

高甸村彝族(阿哲)传统文化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县巡检司镇高甸行政村共有农户108户,人口486人,人均耕地面积1.86亩。人均收入1778元(2004年)。这里居住的都是彝族阿哲支系。

现存的传统民居包括土木结构、砖木结构、土掌房结构、石木结构传统民居等4种。生产生活仍保持男耕女播的传统劳作形式。传统建房习俗包括择向、选材、建新房、进新房等。

彝族阿哲人的传统服饰具有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图案的特点。女子服饰从头到脚分为数种,主要有三角帽、大上衣、中上衣、小上衣、围腰、女裤、鹰勾高帮绣花鞋。服饰上大都镶有各种小巧玲珑的银饰。男子均为深蓝带紫色的长袖上衣和坎肩褂子,纽扣为自己制作的布纽扣,裤子为大扭裆裤。

传统舞蹈为“阿哲跳乐”,有大跳、小跳之分。小伙子们在节庆日或农闲时约别村的姑娘到场园、公房或野外空旷处弹奏各种乐器,边唱边跳,自由恋爱,现发展为老少皆跳的自娱自乐性舞蹈。其小跳为圈跳,男女人数不限,神情庄重,动作朴雅舒放,女舞者垂首若思,含羞含情,双手按拍节扶而不拍,自然分合于腹部,男子抱琴而舞,悠然自得。由小跳转大跳时,即一扫悠缓庄肃之态而群情激越粗犷,欢快热烈。“爱佐爱莎”(当地彝族群众心目中的英雄名字)的呼喊声也随之高亢嘹亮,浑厚深远,此时女舞者由分扶手变为甩拍击掌,男女全部跳大蹬曳(似跑跳步)。大跳注重队形的变化和穿插,突破了圈跳的单一形式,现代色彩较浓。

下高甸村民间文学的蕴藏丰厚,有《为猴吊丧》、《两棵神药》、《给子和稍反》、《爱佐与爱莎》、《白鸡姑娘》、《黄果姑娘》、《大力士》等20多个民间故事。

下高甸村还保留有珍贵的彝族文献《白马经书》,老毕摩普国安手中存有一套。《白马经书》内容丰富,包含历史、地理、宗教、天文、哲学、伦理、医药、文学等多种内容,主要用于阿哲丧葬习俗中,使阿哲丧葬习俗仍然保持着传统特征。这套书在彝族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提供了整个彝族历史不同阶段的史料,为彝族历史的断代学提供了文献依据,也弥补了彝族古代自然科学史研究的空白。

民歌形式多样,可分为情歌、山歌、儿歌、酒歌等。旋律与语调密切相关,或委婉抒情或高亢嘹亮。主要曲调有阿哲跳乐调、阿勒哩调、讲谜调、阿基基调、放牧调、民俗音乐曲调等。阿勒哩调和讲谜调是情歌;阿基基调是创世叙事古歌,用于婚丧和叙述日常生活,旋律与语气较近,几乎是以讲带唱;跳乐调是阿哲跳乐舞蹈的主唱曲调,音域较宽,高亢嘹亮,浑厚深远。乐器主要有二胡、三弦、四弦、响篾、竹笛、木叶、唢呐等。

下高甸阿哲人剪纸有刺绣剪纸和祭祀剪纸两种。刺绣剪纸有桃花、李花、山茶花、牵牛花、几何图形等多种变形图案,有二方连续和对称的特点。剪出来的图案底样用各种彩色棉线刺绣在服装上,精美无比。祭祀剪纸为祭祀专用,出自男人之手,有钱纸、鬼魂图等多种多样图案。

民间传统体育活动世代相传,有荡秋千、打陀螺、赶小猪、踢毽子(鸡毛毽和树叶毽)、老鹰抓小鸡等。

阿哲人的祭祀活动几乎每月都有。主要有农历正月初一祭祖庙抢新水和农历二月祭龙活动。传统节日颇多,最隆重的有春节、农历二月初二祭公龙、初三祭母龙、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火把节等。此外,六月二十四这天被定为阿哲人的“爱佐与爱莎歌舞艺术节”,每年都有上万人前来同乐。




下一篇:羊街乡车普村哈尼族(奕车)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