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绍兴 > 越城区

绍兴谜语

绍兴谜语
绍兴非物质文化遗产
绍兴谜语为绍兴非物质文化遗产。

绍兴民间谜语是流传于古越地中心绍兴及周边一带,融合了绍兴方言与风土人情而形成的具有地域性的谜语形式,是越地百姓不分男女老少共同享有的一群众性文化娱乐载体。它既是谜语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绍兴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多以民歌、谜语、顺口溜、打油诗等样式为载体,通过比喻、拟人、隐喻、夸张等手法来表现。题材包罗万象,主要分物谜和字谜,其中物谜又分为自然、人体、动物、植物、饮食、用品、器具、劳作、文体等九个大类。根据谜面和谜底的表现特征则可分为小谜、大谜、双谜、多谜等,内容丰富,趣味性强。

在民歌、民间谜语产生之前,远古人类对一事物故意不直接告诉别人,而是让对方去猜,当大家都猜不到时,再给予一些提示,这种提示就是民间谜语产生的最初萌芽。绍兴民间谜语历史悠久。作为最早产生民歌的地方,绍兴也应该是产生民间谜语最早的地方。据《越王无余补传》所载《涂山歌》条,唱云“绥绥白狐,九尾厖厖。我家嘉夷,来宾为王。成家成室,我造彼唱”,这首民歌本身就有谜语的成分,隐含了女娇对大禹的情愫。在后来的许多民间情歌中,隐语就更多了,而这些便滋润了民间谜语的发展。东汉蔡邕在上虞曹娥碑上题“黄绢幼妇,外孙齑臼”是名誉神州的名谜。清·范寅编《越谚》收录有隐谜之谚58条。徐文长轶稿中也留下了不少自作的谜语。清末上虞人田其年,号冬芳氏,有清代谜家之称,精于谜学,被尊为谜中泰斗,著有《寄傲山房谜稿》流传于世。鲁迅也常将谜语巧妙地运用在日常通信和作品中,隐喻深刻,如《药》中的主人公“华老栓”和“夏瑜”,暗示都是“华夏”子孙之意。周作人在1914年的采集启事及《儿歌之研究》中将谜语视为儿歌之一类而给予了关注,并写有研究东西方谜语的专文《谜语》。2010年,绍兴市对绍兴各区(县市)的谜语进行了搜集整理,汇编出版《越地民间谜语》,共收录谜语1998条,包括字谜407条,物谜1591条。

民间谜语是数千年来劳动人民自己创作的口头文学,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通过这些谜语也起到了传播知识、启迪智慧的作用,历来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时至今日,绍兴民间谜语通过世代口耳相传,仍在绍兴及周边区域广为流传。特别是近年来,绍兴市开展对民间谜语的研究和保护,出版书籍,设立民间谜语研究基地,在中小学开展普及教学,扩大民间谜语的影响,推进其传承。

“绍兴谜语”于2015年11月入选第六批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信息来源:绍兴市文化馆


下一篇:罗隐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