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脆李又名巫山大李子,脆李,经考证,种植始于唐宋年间,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巫山脆李果形端庄、质地脆嫩、汁多味香,产品远销四川、贵州、湖北等地, 2012年,巫山县与西南大学建立了县校合作关系,借助西南大学的技术、人力资源,立足自身土地资源、气候、交通自然条件和脆李产业发展基础,大力实施巫山脆李品种提纯选优与安全高效生产技术示范,推进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进程。巫山脆李在该县长江沿线的曲尺、大溪、巫峡等多个乡镇蓬勃发展起来,是巫山县仅次于柑橘的第二大主栽水果。已成为县域特色效益农业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之一,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巫山全县脆李种植面积达5.2万亩,总产量达4.25万吨,稳居全市第一。2014年5月, 经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评定,授予重庆巫山脆李“中华名果”称号,其产地巫山县也被授予“中国脆李之乡”称号。
巫山脆李的营养略低于桃子,含糖、微量蛋白质、脂肪、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C,烟酸、钙、磷、铁、天门冬素、谷酰胺、丝氨酸、甘氨酸、脯氨酸、苏氨酸、丙氨酸等成分。
每100克脆李的可食部分中,含有能量117.2~221.9千焦,糖8.8克,蛋白质0.7克,脂肪0.25克,维生素A原(胡萝卜素)100--360微克,烟酸0.3毫克,钙6毫克以上,磷12毫克,铁0.3毫克,钾130毫克,维生素c 2~7毫克,另外含有其他矿物质、多种氨基酸、天门冬素以及纤维素等。
重庆市巫山、巫溪、奉节、云阳、开州、万州6个区县均位于三峡库区,土地类型多样,丘陵、山地面积大,平地面积小,土地结构复杂、垂直差异明显。在保护区内海拔180m~1000m的海拔高度,年均光照1463 h~1639 h,年均温度17.6 ℃~18.7 ℃,年均降水量1057 mm~1243 mm(具体见表1)。在pH 6~7.5,质地疏松肥沃,土层深厚,透气性好的土壤上种植巫山脆李特别适宜。
巫山脆李果形端正,近圆形,缝合线明显,离核,果面特有的白色粉层明显,平均单果重35g,整齐度好。果皮绿色或黄绿色,果肉浅黄色。肉质脆嫩,汁多味香,酸甜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