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塔寺传说
香塔寺坐落在绣锦河东岸,田家寨村西头,位于镇驻地东南方向,距离镇驻地约2.5公里。
香塔寺始于汉朝有据可考,一九七五年文物部门做过考证,确认香塔寺旧址的砖属汉代遗物,始建时规模不大。只有正殿五间和偏房十多间,一进院落。
据原碑志记云:炀帝大业七年(公元611年)二月壬午(二十六日)炀帝下令征高丽,命令幽州总管元弘嗣到东莱海口造战船三百艘,官吏们督促工程。四月庚午(十五日)炀帝下诏置山东府,炀帝驾车到山东的临行宫,随从车驾的文武官员九品以上的都给宅安置,行至琅琊郡境内,王薄、孟让聚众盗贼多达十万之人,使得山东人深受其害,郡县的官吏因长时间天下太平,不习惯打仗了,每次与盗贼交战都望风而溃败。只有齐郡郡丞长安人士张须陀很得士众民心,他勇敢善战,率兵在沂山脚下进攻王薄,王薄侥幸自己取得的胜利,就对官兵未加防备。张须陀率官兵掩杀冲击,大破王薄之众。王薄收集残部向北欲渡黄河,张须陀追至临邑将其击得的大败。炀帝大加赞赏,加封官至二品,为其修建府邸。张须陀婉言谢绝,面呈炀帝,要隐退乡里。炀帝问曰:“去何地、做甚?”张须陀因征讨王薄时途经田家寨香塔寺,觉得此处甚好,是九龙聚会之地,只是庙宇规模太小,想到此扩建庙宇。就对炀帝奏曰:“臣途经香塔寺,观其势,看其形,甚有归宿之感。”炀帝念张无有争权夺利、急功趋势之心,就恩准张归隐香塔寺,并赏赐“金戈子、银碌碡、珠宝数千计”,并赐良田千顷,在香塔寺的基础上扩建九十九间房,配有地穴,历代世袭吃皇上俸禄。并在全国征募能功巧匠来设计建造香塔寺。
各地工匠陆续到来,张须陀脱去官袍,换上布衣,取法号“仁安”道长,负责监造香塔寺,历时八个寒署,寺院初成。
此寺院形势浩大,规模宏伟,里外三层,其九十九间,前层礼部厅、行人进香必须经此厅,礼毕方可进入寺内,二层武部厅,供僧人和官兵演练武之用,正中建一七级高塔,数丈高,耸立参天,塔的东西各有石鼎一对,重过千斤,供比武者用,第三层是佛香厅,后厅排列玉皇、如来、太上老君、十八罗汉等诸神将,两厢则是藏经阁。藏经阁建造奇特,每三间开一个双扇门,垂下锦质幔帐,幔帐上绘有两个飞翔的仙人,户外的地面上设置机关,有官员到此,有僧道手捧香炉走在前面脚踩机关,两个飞仙便从幔帐上下来,将幔账卷上去,进去以后,窗扉与幔帐又垂下来关闭如初。藏经阁藏书除卜、释、道以外,还藏有经述、文章、兵、农、地理等门类,共三十一部,一万七千余卷,藏书装祯精美豪华,玉石为轴,锦锻为端,檀木为匣,书阁的门窗、橱幔都极为珍贵华丽。
寺前有碑数十幢,地下修建有工事,藏珍宝、议密事之用。
香塔寺从隋唐至明末,香火旺盛,经久不衰。至清道光年间(1825年),东海有一举子上京赶考,途经此地,发现此地和尚无恶不作,抢男霸女,上通官府,下通土匪黑道。此人考上状元后,遂报告乾庭,道光帝劝状元罢了吧,状元借题发挥,派官兵前来田家寨香塔寺把众和尚一一捉拿,绑至村前,用土埋至脖子,用水牛拉着铁耙把和尚皆耙死。至今田家寨一块地名叫“和尚头”,因此地有光滑圆形的石头百余颗。据说和尚就是在这里耙死的。
香塔寺败落以后,当地居民认为香塔寺有地下工事,藏有金银财宝,逐年在寺周围挖掘取土,一直取出现在的一片大汪,也未见到财宝。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