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北川县

禹的传说

禹的传说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禹的传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向藏东高原过度的高山峡谷地带的北川羌族自治县,是我国羌族最主要的聚居地,是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隶属于四川省绵阳市,距离省会城市成都160公里,距离中国科技城绵阳城区50公里,辖22个乡镇,总人口22万人。北川于北周天和元年建县,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在封建社会,长期由当地土司管理。1987年11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北川按少数民族县对待,2003年7月6日,国务院批准建立北川羌族自治县,同年10月25日,北川人民举行了隆重的羌族自治县成立庆典。

北川,古属西羌,亦称西夷。《孟子》说:“禹、西夷之人也”。《史记》云:“禹生西羌”。《竹书纪年》说:“修已背剖而生禹于石纽”。汉武帝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川西北置郡设县,北川属汶山郡广柔县。杨雄《蜀王本纪》、谯周《蜀本纪》、陈寿《三国志》、郦道元《水经注》等史记都记载禹生广柔县,具体地点为石纽刳而坪。北周天和元年(公元566年)始置北川县。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取名“石纽”之“石”“甘泉”之“泉”,更名为石泉县,此后的史志都指石泉县为禹生之地。

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因与陕西石泉同名,复改为北川县。据古史记载,今北川县应为大禹故里。虽然年代久远,北川至今还流传着大量有关大禹的传说,石纽山、禹穴沟还比较集中地完好地保存着有关大禹的遗迹,这些历史文化遗存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千百年来,北川人民一直视大禹为始祖、为宗神,世世代代缅怀他、纪念他。

禹,姒(si)姓,名文命,夏后氏首领,传说为帝颛顼的曾孙。他的父亲名鲧,母亲为有莘氏女修己。相传在虞舜时,禹的父亲鲧治水九年徒劳无功,受殛于羽山。禹继续治水,在外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导流入海,治水成功。他在兖域内导三川(黄、济、课)、疏九河(其中马颊河、徒骇河流经茌平,现郭堤口村有大禹治水塑像)(马颊、徒骇、太史、覆釜、胡苏、简、洁、钩盘、鬲津)、会一泽(雷夏)、升二水(江、淮),把水患排除,乖乖地流人大海。自此,水乡成沃土,沼泽变良田,人们休养生息,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禹治黄河水患有功,受舜禅让继帝位。禹之子启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他是我国传说时代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中国国土为九州。关于禹的出生地说法不一,近年来的考古研究表明,禹的故乡为现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因治水有功,后人称他为大禹,也就是伟大的禹的意思。后来,大禹的儿子启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

信息来源: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下一篇:北川口弦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