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哲族传统婚礼强调敬奉神灵,学会祖宗定下的规矩。婚礼仪式在太阳升起时开始,新郎乘彩船(冬坐彩橇)迎娶新娘。回男方家交拜天地,叩拜祖先,一老者手持芦苇杖点指新婚夫妇授以戒语,唱祝福歌。礼毕,新人上炕吃饺子后“做福”,婚宴散去。新娘下炕,向公婆三叩首,女父向男方家各尊长敬酒离去。赫哲族传统婚俗信奉天地神灵、崇拜先人、遵从礼法的朴素民风极具有渔猎文化特色。
赫哲族婚俗的主要形式为聘娶,但一般不以门当户对为主要条件,而是看重劳动技能。在长期的生活中,赫哲族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婚俗。赫哲族婚俗,从英雄史诗时代到近现代,虽然描写浓淡不一,但却从未脱离开神灵意识和孝道礼节这条主线。就婚礼的形式看,它与赫哲族传统渔猎生产经济有着紧密的联系,如用捕鱼的船只搭成彩船迎亲,用运载猎物的“托日乞”(狗爬犁)搭成彩橇结亲等。赫哲族婚俗包含提亲、过小礼、过大礼等仪式,它与赫哲族的民间音乐、歌舞艺术、文学艺术、手工技艺以及社会信仰、伦理道德和人文观念等融为一体,具有北方民族民俗特色和生活情趣。
赫哲族是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其渔猎文化的历史可追溯到六千至七千年前的红山文化和新开流文化时期。历史以来,赫哲族曾一直信奉万物有灵,崇拜自然,崇拜祖先,遵循天人合一的自然法则。他们讲究法度,尊崇礼仪,故而在他们的生产生活中,形成有许多的禁忌和许多要求人们奉行的礼节。这就为赫哲族的传统婚俗仪式的形成奠定了民俗文化基础。就赫哲族传统婚俗而言,它首先强调的是要懂得敬奉神灵,要学会和遵循祖宗定下的各种规矩。
总体来说,赫哲族婚俗的发展经历了从简单到繁琐,再由繁琐到简单的过程。
早年的赫哲族的婚姻礼仪比较简单。据曹廷杰编著的《西伯利亚东偏纪要》记载:“聘娶,男携酒壶入女家。先饮,后议银两数目,上者以绸缎羔皮代,次以布。女与父母俱允,即同宿一夕,再约期送女,不亲迎。时有同妆妇女三四俱乘船至门前,步行入户,女即执酒敬客,客以布为礼,亦敬翁姑兄嫂。陪嫁用桦皮为筐笛木杓。”
中国解放以前,赫哲族婚俗受到了满汉文化的影响,仪式日渐繁琐,一场婚礼要经过择偶、订婚、过礼娶亲等仪式,但这种繁琐、约定俗成的婚规也是因地而大同小异的,以揭盖头为例,街津口的赫哲族人是用秤杆去挑甩在前房檐上;八岔的赫哲族人是用一根棍挑起扔在房门屋顶上;四排的赫哲族人则是用马鞭子将红布挑起。
中国解放后,婚姻制度发生了变化,即由包办婚姻、买卖婚姻变为自由婚姻。受社会新风俗的影响,赫哲族婚俗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比较突出的是男女婚姻得到了自由,其结婚仪式也有所改变,大部分赫哲族人选择在学校教室或其他公共场所采取新的结婚仪式举办婚礼,免去了旧社会结婚仪式中的陈规旧习。
2014年11月11日,婚俗(赫哲族婚俗)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Ⅹ-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