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仁盘炕的历史可追溯至女真族这一北方民族的驻牧地时代。如今,盘炕不仅仅是为了做"床"取暖,更成为了一种文化,也承载了一代代东北人对乡土的眷恋。
据考证,桓仁传统火炕沿袭年代久远,桓仁境内现存最早的火炕遗址在北甸子乡北甸子村盛家街的王义沟,年代为战国至西汉初期。沿江河山林而居的东北人,从古至今有居炕之俗,也世世代代口传心授了盘炕技艺。盘炕时,有三个主要结构,即锅灶、炕体和烟囱,与烟气的走向密切关联。锅灶部分分为方灶、母子灶、兄弟灶,上安铁锅,下烧柴火。炕体部分贴墙而建,东北满族人的居室格局一般环室为炕。烟囱部分是通过墙壁延伸通到外面部分,高出屋檐数尺,通过孔道与炕相连。火炕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这与民居的坐落位置、朝向、常年风向、烟囱高矮等有很大关系,盘炕师傅凭借多年的经验手到病除,并且口传心授传承下去。
2015年,辽宁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桓仁盘炕技艺就与祭山民俗、桓仁木版画三项民风民俗名列榜单,晋升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因符合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具有展现中华世代传承、活态存在的特点,在当地有较大影响等标准,民风民俗在本地流传已有数百年之久,并用最古老的方式继续传承和保护,“桓仁盘炕技艺”此次得以跻身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