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汕尾 > 陆丰市

甲子高架荡秋千

甲子高架荡秋千
陆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甲子高架荡秋千为陆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甲子高架荡秋千活动是一项高难度的煅炼胆色和增强体魄运动。具有高、飘、悠、巧、柔、美、欢的特点。是陆丰体育园地一朵盛开的奇葩。被列入陆丰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甲子高架荡秋千活动,是甲子群众最喜爱的一项民俗传统竞技活动。历史悠久,宋代前甲子便已有渔民荡秋千之俗。但何时传入则较难查考。

甲子群众性荡秋千以该镇靠海边的后溪社区后溪秋千为代表。后溪秋千,从小型秋千演变而来。人们生产劳动之余,常以荡秋千为乐。后来发现,荡秋千竟对渔业生产有很大帮助。因过去渔船出海捕鱼都以风帆带动航行开展作业。由于船桅挂帆要依据风力风向定升降。有时如遇大风,或风帆索被打乱,造成风帆不能上下左右转动,致使渔船不能向前航行。这时,则需要“上桅手”在摇晃的船体中攀上十米高的桅杆去排除故障。然而,能攀高的“上桅手”却实为难找。后来,后溪社区渔民为培养艺高胆大、身手轻捷的“上桅手”,遂搬来船桅,在陆地上构搭起高架秋千架,以给年轻渔民创造学习、锻炼的机会。年轻渔民们在秋千架上摆荡,看到船桅、船索、竹竿、木板,便好似置身船上的感觉。

数百年来,后溪高架荡秋千成了群众一种锻炼身体、培养胆色的体育活动。每次活动,最先上秋千架的就是渔船上的“上桅手”。他们经验丰富,摆荡起来从容自如,脸不变色,令人惊叹。也由此吸引了不少青年上来试显身手。很多优秀“上桅手”多数从这一活动中获得胆色和技巧。

甲子高架荡秋千每两年举办一次,举办时间多在正月元宵节前后。正月对于甲子人来说,是一个既忙碌又兴奋,热闹又快乐的月份。这个月份甲子人的节日特别多,既有春节、元宵节、“天公生”等节日,又有邻近各乡各里时间不一的庆丰收,祈新年安康、六畜兴旺、世事顺心的“老爷生”。因此,正月甲子人节日连绵不断,随处都可看到一派热闹非凡、喜气洋洋的场景。而甲子荡秋千既作为一种体育活动,能健身壮体,又作为一种文娱活动,能增添节日气氛,故深受甲子人的喜爱。

甲子高架秋千,设备比较简单。多用木头或铁管制作。横梁上系两条绳索,下拴蹬踏的木板即可。甲子高架秋千高约八米,用四支木船桅作为支柱,每两支一组交叉立一边,中间用一大横梁(俗称楹母)将两边叉点串连,形成门字架。大横梁下面设一小横梁,中间用竹篾编织四个活动轮圈,连接着大横梁和小横梁,小横梁连着“哪吒架”(人蹬踏和扶手支架)。人蹬踏在离地面高两米的秋千板上。

甲子高架荡秋千的场面常常令人叹为观止。活动时先由一两人用竹竿将高架上秋千板连人推向一边高处,并立即放开让其迅逮回摆,后则由荡秋千者凭着自己腰部、臂部和腿部的力量控制向前后摆荡,越荡越高。甲子高架秋千荡到最高幅度时,秋千的绳几乎可与地面平行。此时,荡秋千者的姿势矫健绝伦,如雄鹰凌空,自由自在。令人惊心眩目,叹为观止。博得周围观看者阵阵掌声和欢呼声。

甲子高架荡秋千活动是一项高难度的煅炼胆色和增强体魄运动。已成为陆丰体育园地一朵盛开的奇葩。它具有高、飘、悠、巧、柔、美、欢的特点。需要体力、技巧,更需要勇敢的精神。充分体现了甲子人文雅的性格和勇敢向上的精神风貌,而且显示了甲子渔民的健康体魄和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来源:《陆丰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一篇:甲子八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