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汕尾 > 陆丰市

潭阳天后宫庙会

汕尾非物质文化遗产
潭阳天后宫庙会为汕尾非物质文化遗产。

潭阳天后官庙会是潭西人民对妈祖信奉、崇拜的祭祀活动。历史悠久、内容广收- ,既有海洋文化的鲜明特点,又有当地民间习俗的特征,还有道教儒家的思想特征和浓烈的民族色彩。具有一定的历史和现实价值与艺术价值。被列入汕尾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潭阳天后宫庙会流传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据林氏宗谱《长林风采》记载,其先祖林名隆,原居莆田城厢区,明朝洪武年间(公元1395年)移居陆丰潭涌村,同时也带来了妈祖香火。尔后建宫,供以敬奉。潭阳天后宫初建于明朝洪武年间,但因历史上的种种原因,在潭阳境内多次迁易。现在天后官是清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90年)选址重建的。清道光、光绪年间,曾多次修缮、维护。新中国成立初期,潭阳天后官庙会仍保留以前盛况,但大型活动中断,只有乡民们小圈子分散敬拜。文革期间天后宫被镇供销社当作仓库使用。1988年恢复,并选设理事会机构。1991年重修三进四合院布局,基本恢复原貌。二十多年来,一年三次天后宫庙会活动盛况空前,香火旺盛,热闹非凡。

潭阳人民信仰妈祖,崇拜妈祖,有两方面的因素。一为妈祖是一位真实历史人物、姓林名默。系唐邵州刺史林蕴公的七世玄孙女,自幼聪颖灵悟。成人后,识天文,懂医理,急公好义、见义勇为,因救助海难而逝,事迹感人。二是妈祖被神化后,屡次显圣扶危济困,帮助郑成功跨海收复台湾和郑和七下西洋,成为古代海上作业的先民与大自然抗争的精神寄托。世界友人,称妈祖为中国和平女神。

潭阳天后宫庙会是继承先祖优秀传统文化,教化后人从良从善,以德服人,报效社稷的宝贵文化遗产。庙会一般以年为周期,每年一小庆,十年一大祭。每年农历正月十九为民祈福,三月廿三日举行天后圣母寿诞庙会活动,九月初九为妈祖羽化升天的拜祭活动。每年农历正月十九是妈祖升座日,妈祖出巡踩街后,要“走社”接受32个乡村子民的敬拜。自农历正月十四日开始,各村均设妈祖香案,供众村民奉拜;各户人家亦摆设香案迎神;邻近乡村的信众亦挑着荤素席,带上香烛、鞭炮、妈祖灯等丰盛祭品,络绎不绝地到殿前敬拜。祈求妈祖庇佑人口平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日“走社”活动的仪式十分壮观,前有鸣锣,跟着是“肃静”、“回避”的大牌、彩旗、幡伞等,随后有百余名穿长袍的长者,接着是文娱队伍、舞狮、舞龙、乐队等,妈祖入座宝座神轿上,四名壮汉手托轿底四角,以最快速度奔跑。妈祖轿排行第五,前面四神轿,分别坐着其他大神,有“三山国王”等等。庙前的文化广场上戏台高搭,演出各种戏曲。夜间还要燃放麒麟炮.烟花爆竹。如此连续六天,热闹非凡;农历三月廿三日是妈祖寿诞日。是日,人们将丰盛的祭品摆设在殿前。有全猪、全羊、荤素席、五宴等。然后行三跪九叩祭礼。祭礼仪式设有:主祭一名、唱礼一名、引赞一名、通赞一名、哑赞一名、文生四名。30多个乡村村民均前来朝拜妈祖;农历九月初九是妈祖羽化升天日。这次则设道坛,请道士诵经。道坛设在妈祖正殿,神案上供满各式各样荤席、素席、茶料、果疏等丰盛祭品。殿前文化广场上摆满30多个村的村民的祭品。祭拜过程中人山人海,香火旺盛。还要演戏、放电影。

潭阳天后宫庙会历史悠久,内容广收- 。既有海洋文化的鲜明特点,又有当地民间习俗的特征,还有道教儒家的思想特征。具有浓烈的民族色彩和宗教特征;潭阳天后官庙会是妈祖信仰、妈祖文化的有机载体。信众在接受妈祖文化教育同时,用当地最为高级的形式祭祀妈祖,体现出民俗祭祀的特征;象征“和平友谊”的妈祖精神和“扶贫济困”的妈祖美德,不仅为潭阳民众所推崇,而且为海外赤子所接受。如台湾、香港澳门乃至欧美、日本等地区和东南亚国家,都存在着妈祖文化的传播载体——妈祖官。这体现了妈祖文化适应性和融合性的特征。

潭阳天后宫庙会内容丰富多彩,传播影响广泛,具有重要历史和现实价值与艺术价值:天后官庙会是妈祖信仰最集中的表现,是历史产物。妈祖是中华民族的女海神,深受老百姓、士绅、学子的广泛崇拜。妈祖精神和美德更为百姓所效法、弘扬;在潭阳天后官庙会活动中,化装- 队伍的内容包罗万象。其神轿、麒麟炮、锣鼓和巡游队伍等的服饰,都颇具特色,给人们以艺术欣赏。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来源:《陆丰非物质文化遗产》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下一篇:雍烈娘娘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