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临汾市 > 襄汾

襄汾抬阁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襄汾抬阁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襄汾抬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最早流行于本县西中黄村,故又称“西中黄民间抬阁”。据老艺人相传,本村地处三官峪洪灌地带,过去每逢岁旱之时都要开展祭鼓祈雨的民俗活动,人们穿上节日的服装,载歌载舞,围观者多时就把化妆好的儿童杠在肩上行走,或是站在木方桌上表演,这便是扛抬和桌子抬的雏形。后经艺人改进曾以戏曲内容、生活内容的形式出现,日渐盛行,遂成为民间社火中一种娱乐主要活动。

襄汾抬阁有扛台、桌子抬和高抬三种形式,其中高抬出现在扛台、桌子抬之后,制作和表演难度较大。高抬分为做台(本地叫绑台)和演出两个部分,做抬要经过试拐、化妆、做彩、绑抬几个步骤。新中国成立前,村内按人口和居住方位划分为几个院(如东院、南院),各院都有组织人员和存放办台物具的库房和活动场所,村内有专人负责统一指挥,大多由德高望重受人尊敬的老者担任,演出都有一定的行走路线。由各院绑好抬后按序到广场集合,然后按院排序出走。每院抬前都有院牌和开路锣鼓,阵容十分隆重。抬阁间有路行锣鼓,间隔配合,鼓点与扮演者步脚一致,演员一招一式举止都潇洒自如,每抬配有人数15名,担负着抬抬、表演、指挥、照管一切事宜,转完行走路线又到广场汇演比赛。

襄汾抬阁一般是在每年旧历正月十五时演出,是农村中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形式之一,融戏曲、舞蹈、杂技于一体,具有重要的民俗学、民间文艺学研究价值。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下一篇:浑源耍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