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南平 > 延平区

峡阳南剑戏

峡阳南剑戏

南剑戏,原名“乱弹”,清末由江西传入闽北,后来不断吸收其它戏曲的剧目和表演艺术,由于唱腔、表演都很新颖,很快得到群众的赞赏,流行于南平地区(延平区范围)。因延平为古南剑治所,故早期将其命名为“南剑戏”。

在魏恭源的倡导下,组建小梅第一代赣剧团,人员21人。民国初期,该剧团继续由陈鸣岗,范孝增为主的民间艺人,四处游演。陈鸣岗、范孝增二人并在建瓯“富连城”科班深造五年之后,再回到小梅赣剧团培养演员。

南剑戏的传统剧目内容以反映宫廷的历史戏居多,其0 自列国、汉史、三国演义、唐宋史演义剧目占大部分。此外,有一些神话戏和民间小戏,如《八仙过海》、《太白登仙》、《大补缸》等。

南剑戏角色行业分正生、小生、老生、正旦、小旦、老旦、大花、二花、小丑等,素有“九角头”之称。唱腔曲调主要有二簧、西皮、还有[松阳调]、[二缓]、[青板]、[意和调]等。伴奏乐器以京胡为主,还有三弦、月琴、柳胡、笛子、唢呐;打击乐有低音平面锣、镗锣、鼓、钹等。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唱腔及伴奏乐器的不同,南剑戏又分为“大腔”与“小腔”二派。该项剧种是闽北保留下来的剧种之一,在民间有很高的传承价值和影响面,很有民族、民间、民俗代表性。

主要特征:

1、伴随民俗活动产生和发展,形成对民间文化的依存性特征;

2、在长期民间文化内容活动中,形成地方特色的群众活动内容性特征;

3、既有源于原唱腔的继承,又有对表演形式广泛吸收,形成独特风格性特征。

重要价值:

1、学术价值。在中国民间剧种史上,常见的有京剧、越剧、闽剧、南词。而在农村古代戏剧的发掘,抡救和保护,将促进闽北古典戏剧的保留和弘扬。它的丰富内容和基本特征信其传承历史,在闽北其他戏剧中实属罕见;

2、实用价值。发掘、抡救、保护传统剧、戏剧对整个闽北的精神文明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物将产生重要影响。




下一篇:提线木偶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