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翁逗海蚌是一种化装表演的民间舞蹈艺术形式,也称“逗河蚌”、“海蚌舞”,主要流传于繁峙、代县、静乐、五台、忻县、翼城、浑源、长治、交城、太原等地,具有很强的戏剧性。
“渔翁斗海蚌”系民间娱乐的一种表演形式,源于宋代,成形于明,由民间舞蹈发展而成,当时只是一种在街头巷尾跑摊子表演的广场艺术,到现在仍未脱离广场表演,逢时过节,繁峙境内大部分村庄均有此表演,深受当地民众喜爱。
繁峙“渔翁斗海蚌”是根据流传在民间鹬蚌相争,渔人得利的成语故事编创而成,分“海蚌赛壳”、“水中斗智”、“岸边”、“嬉戏”、“跑大圈”、“夹攻下场”六段情节。人物有渔翁,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手拿钓竿。海蚌由女角扮妆,背上绑两扇贝壳,随人物感情和情节需要而开合,其他地区也有将此改编为一个渔翁,四个海蚌,或者没有渔翁,全是海蚌,成为社火表演中烘托气氛的集体舞蹈。在乐器配合上,文武场兼备,显得红火热闹。乐队演奏以繁峙民间音乐“乙字八八“为主旋律。
繁峙“渔翁斗海蚌”以拟人的手法将海蚌人物化,并与人沟通,通过渔翁以食诱蚌、泼水戏蚌,海蚌单壳打翁、双壳夹翁,以及两者水中斗智、岸上追逐等表演,表现了渔翁与海蚌嬉戏逗乐的情景。
信息来源:山西省政府办公厅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