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名产特产推荐--高跷篇

石桥驿高跷
  石桥驿民间舞蹈高跷,始于先秦时期,当时,主要是王宫作乐。以后各朝,日渐盛行,以致于流传民间,成为民众欢庆丰收及节假日欢娱的一种形式。本地高跷,分文、武两种。它们的相同之处:1、均有5人左右的乐队;2、均是3-7人的踩跷队;3、踩跷队中均有旦、生、丑角等。武跷队:除演唱一些欢庆词、歌颂词等外,还表演类似于杂技的各种舞蹈动作。文跷队:以演唱为主,也做一些必要的舞蹈动作。……[详细]
宁州高跷
  “高跷”在本地叫“踩高跷”,有的地方也叫“踩拐子”。它的特点是乡土气息浓厚,形式奇特别致。据传有500多年的历史,亦说有千年以上。据《列子.说符》篇记载:“宋有兰子者,以枝干宋元。宋元台而使见其枝。以双枝长信其身,属其胫,并趋并驰,并七剑迭而跃之,五剑常在空中,元君大惊,立赐金帛。”从文中可知,高跷早在先秦已在民间流行。还有清人恩竹樵在他的《咏秧歌》诗中,对当时春节期间的踩高跷游艺活动也有描述:“捷足居然逐队高,步虚应许快联曹。笑他立脚无根据,也在人间走一遭。”此诗充分说明,高跷在清代已广泛在民……[详细]
高跷狮灯(黎雅高跷狮灯)
  高跷狮灯就是踩着高跷耍狮子,离地面约40厘米。黎雅高跷狮灯起源于七十年代末。当时,该镇白沙村5社的孙先能三兄弟受高跷的启发,于是将两者融为一体,就有了黎雅高跷狮灯。孙氏三兄弟本来会耍地狮子,曾师从孙传道、刘云生等人。高跷狮灯产生之初,并不是所有角色全都踩高跷,只有笑和尚踩。因其新颖,很受群众喜爱。八十年代初,舞狮人也由在地上跳变为踩着高跷跳。到最后,又添加了孙悟空、猪八戒等角色,所有的表演人员都踩高跷。九十年代初,应游仙朝真四大队之邀,黎雅高跷狮灯队又把这一技艺传给了他乡。近几年,黎雅高跷狮灯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