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名产特产推荐--画篇

漳州木版年画
  漳州木版年画主要流传于漳州的芗城区和闽南、岭南一带,并远销台湾、香港和东南亚等地。宋代福建的刻书业开始兴盛,迅速带动了民间版画刻印技术的发展。明清两代,漳州木版年画开始流行,漳州月港的兴起给木版年画的外销带来了有利条件。20世纪初,漳州联子街、香港路、台湾路一带集中了大批年画店,直至50年代尚有八九家存在。繁多的民间民俗活动是漳州木版年画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漳州民间木版年画的主要题材有辟邪消灾、祈求吉祥、历史戏文故事及装饰图案等。漳州年画中以门画居多,门画又分粗、幼神及文、武神等种类。粗神指以大……[详细]
奉新农民画
  奉新县干洲镇,地处奉新、靖安、安义三县交界中心,这里山青水秀,土地肥沃。在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下,勤劳智慧的干洲人民,不但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而且创造了丰富的精神财富。这片素有“文化之乡”美誉的土地,又获江西省文化厅授予的“艺术之花”美称。干洲农民画,就是一株植根于这片田野、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的艺术之花。 旧称“从善”的干洲,民间素有重视文化教育的风气,1662年就出现了董侯书院和登云书院。文化教育事业的兴旺,推动了民间艺术的发展,灯彩、板凳龙、木雕、石刻、剪纸、窗花、布饰、刺绣等民间艺……[详细]
鬼城叶脉画
  鬼城叶脉画叶脉画系采用全新工艺,精选树叶为材料,去其全部叶肉,留其完整叶脉,将祖国锦秀河山胜景,历史人物风范,奇丽的古建古玩,隽永的至理名言和富有韵味的传统文化经典等直接书画、喷绘于叶脉上,形成图文并茂、色彩斑斓的艺术品。获国家“叶脉画制作方法”发明专利。克服了传统叶脉画质地易碎、色彩易退化,覆贴画面纸易剥落、透明度受破坏、内容匮乏等缺点。产品新颖别致,原汁原味,质地轻韧,光洁透明,色泽耐久。既具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的观赏性,又有陶冶情操、怡心明志的陈列收藏价值,亦是人际交往的馈赠佳品。叶脉画由重……[详细]
佛山木版年画
  佛山木版年画是我国华南地区著名的民间年画,因在广东佛山生产而得名。始创于明代,鼎盛于清代至抗战前,距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在海内外享有盛誉。佛山木版年画的体裁与形式,具有强烈的岭南文化的地方特色。主要包括门神、年画、神相等,以红、绿、黄、黑色木版套印,吸收了佛山剪纸、刺绣、铜凿金花等民间艺术特色,线条粗犷刚劲,加上工笔绘彩、勾金粉等表现技法,使画面富丽堂皇。其中以硍硃填丹的佛山木版年画最具特色。2006年5月,佛山木版年画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详细]
绵竹年画
  绵竹年画 绵竹年画是中国四大年画之一,是一种民间绘画艺术,其纸取材于绵竹之竹,绵竹所产竹品种繁多,质纤柔长。杜甫有诗称赞:“华纤,他年到,绵竹亭亭出县高。江上舍前无此物,幸分苍翠拂波涛。”明清绵竹造纸业蓬勃发展,为年画制作提供了有利条件。清咸丰年间《绵竹县志》说:“竹纸之利仰给数万家犹不足,则印为书籍,制为桃符,画为五彩神荼郁垒,点缀年景。”清嘉庆年间,由于经济繁荣,绵竹年画进入鼎盛时期,年画行会也相应建立,名“伏羲会”,有专业从业人员九百余,作坊三百多户,画商更加过江之鲫,购进销出,囤积贩运,……[详细]
凤翔木版年画
  凤翔木版年画陕西省关中平原西部的凤翔县,是中国知名的木版年画产区在是中国民间年画的一大流派,始于唐宋,盛于明清,被国外收藏家赞誉为“东方智慧的结晶”,在世界各著名博物馆皆有收藏。凤翔木版年画,主要分为门画、十美画、风俗画、戏剧故事画、家宅六神画和窗花画六类;品种最多的时候有六百多种,现在经过木板年画的第二十代传人邰立平数十年的恢复、挖掘、整理和创新的有三百多种。木版年画是宝鸡民间艺术中一枝古老独特、别具风采的艺术奇葩,深受关中广大农村群众的喜爱。宝鸡的木版年画主要在风翔,风翔木版年画继承、发扬中……[详细]
晋南木版年画
  产于山西晋南。远在宋、金时期,晋南临汾一带的造纸、刻版、印刷技术已相当发达,于是,木版年画也就应运而生。在甘肃黑水城附近一古塔中发现宋、金时期平阳城姬家雕印的一幅木版年画《四美图》。这幅画是目前所见到的我国最早的木版年画。画中人物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绿珠四位古代著名美女,画中美女体态丰韵轻盈,神情奕奕动人,造型优美,形象逼真,可见,晋南木版雕印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而且年画行销甚远。先由画工描画好画稿,再由该工雕刻在木板上,然后再印制到纸上着色,或者套印而成。特点:整个生产过程,既有绘画工……[详细]
朱仙镇木版年画
  朱仙镇位于开封县,明至清朝中叶为中原商坞要冲,商业发达,经济繁荣。它与湖北汉口镇、江西景德镇、广东佛山镇合称中国四大名镇。朱仙镇的木版年画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江苏桃花坞年画并称中国四大年画。年画作为中国独有的一朵艺术奇葩,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精华。朱仙镇木版年画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诞生于唐,兴于宋,鼎盛于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被誉为中国木版年画之鼻祖。《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京都汴梁,已遍设年画作坊,大量印刷木版年画”“十二月,近岁节,市井皆印卖门神、钟馗、桃板、桃符及财神、肫驴、回……[详细]
当涂布贴画
   1977年起,在县画苑中萌生一种装饰性的布贴画,以剪代笔,以布作色,独辟蹊径,别具一格。作者陈民、杭法基经过多年的艺术追求,借油画之斑烂,水粉之调和,版画之线条,讲究夸张变形和凝炼概括,组成一幅幅秀丽的山川,辉煌的大厦,丰收的田野,恬静的乡村。日积月累,作品在2000件以上。 1981年5月,在县内首次展出203件,新颖夺目,堪称奇葩。此后,布贴画进入合肥、蚌埠、南京、上海、广州、深圳、香港等大中城市展出,观众有口皆碑,《人民画报》、《画廊》、《中国建设》、《中国报导》、《美术》等……[详细]
沈阳羽毛画
  羽毛画是我国传统工艺品,以清秀淡雅,格调新颖,风格独特,形式兼美而享誉中外。沈阳羽毛画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无论古代神话还是今人故事,它都能表现得惟妙惟肖,山川、人物、花鸟、鱼虫均可入画。是运用各种禽鸟毛羽,汲取国画构图技法制成的一种工艺画类。沈阳羽毛画绚丽多彩,富有浓郁的装饰性,别具一格。造型方面,按内容不同要求,分别采取平贴、浮雕和圆雕三种表现手法,层次清晰,形象逼真。沈阳羽毛画善于利用各种羽毛的天然色泽、纹彩、亮度和质感,以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卷轴羽毛画,主要汲取中国水墨画艺术形式,以绫绢装……[详细]
济南羽毛画
  羽毛画是中国独创的传统工艺,采用优质养殖家禽羽毛为原材料,以浮雕方式手工制作,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山东济南的羽毛画作品,设计新颖,底色自然流畅,色泽丰富鲜艳且永不褪色。曾多次参加全国工艺美术作品展览,被誉为“泉城老虎”。羽毛画最初是本世纪60年代初期,由济南工艺美术总厂创立的。最初,仅仅用来制作一些小件如书签、贺年片之类,工艺上也只采取平贴办法。投入市场后,颇受群众欢迎,并有小量外商订货。随后,便组织部分画家和制作工人,互相结合制作大幅的挂画、屏风、座屏等作品,工艺品种也从单一的平贴发……[详细]
南昌瓷板画像
  南昌瓷板画是在中国传统绘画、陶瓷彩绘和西方摄影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将绘画艺术与烧瓷工艺巧妙结合的一种民间艺术。主要流传在南昌、景德镇、九江等地。清末至民国,随着西方摄影技术的流入,“珠山八友”之一的邓碧珊在吸取中国传统瓷器彩绘的同时,不断创新,将欧阳询发明的九宫格用于瓷绘,在摄影技术和国外绘画技法的影响下,慢慢摸索出让瓷上人物显得立体、真实的技巧,开创了瓷上肖像画的艺术领域。民国初年,南昌人梁兑石成为瓷板画的第三代传人。他在中山路繁华地段——府学前一带开设“丽泽轩瓷庄”,在景德镇购买大量白胎瓷,……[详细]
芜湖铁画
  铁画诞生于芜湖,始创于清康熙年间。而溯其源,乃是长江之滨,以拥有250万年古人类活动,数千年古代铜铁冶炼历史而著称的人类“火文化”重要发祥地芜湖之杰出代表。由明末清初祖籍徽州的铁匠汤天池,与徽州画派著名画家肖云从热情碰撞所创立,迄今已经300多年历史。铁画是“以锤代笔、以铁作墨”,借鉴国画章法布局和雕塑、剪纸等工艺的特点,经冶、锻、钻、挫等技巧锻铁成画。铁画的特点是黑白分明、虚实相生,既有国画的神韵又有雕塑的立体美,堪称“铁为肌骨画为魂”,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浓郁的民族特色,被世人誉为“中华一绝……[详细]
布贴画
  布贴画它以粗布为原料,用袋装染料直接高温染制成各种颜色,由巧手妇女剪贴而成。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现代民间美术画乡”的延川县,地处黄土高原腹地,位于延安以东的黄河岸边,受鄂尔多斯草原的影响和蒙汉民间艺术相互渗透,其民间传统艺术具有独特魅力。延川人在当地传统民间剪纸、刺绣、壁画、布贴工艺的基础上,从生活出发,就地取材,采用不同色彩、不同质地、不同形状的布块,通过布缝和补花布饰手工艺,创造出画面具有浮雕感的布贴画。所谓布缝,就是大面积的拼贴,包括贴块、缝合、镶花和拼接;所谓补花,就是小面积的花饰纹样点……[详细]
丝画
  丝画中国安徽马鞍山市洪滨丝画艺术有限公司所生产的丝画作品纯手工制作,极为讲究用色,其作画用的天然丝棉材料,经过特殊复杂的高温染色加工,使画面鲜艳夺目,并且能够防霉、永不退色。《洪滨丝画》工艺精湛,绘画语言独特,根据图案设计出逼真,富于立体感的画面。很自然的将猫、狗等宠物表现得维妙维肖,山水风景渲染得栩栩如生,真正做到了顺其自然,随心所欲,无物不可入画,在艺术表现上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意境和高雅的品位,体现出一种大家风范。《洪滨丝画》可制成微型摆件,也可做成大型壁画;既可作为楼室厅馆的高雅装饰,也可作……[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