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名产特产推荐--画篇

者湾书画
  者湾是玉溪市通海县四街镇一个自然村,共有1199户,4191人。者湾村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历代文人墨士辈出,具有崇尚书画、喜好收藏、耕读并重的优秀传统。布文星——清嘉庆三年(1798年)戊午科武解元,兼工书法,以行、草见长,在云南名重一时;李家政尤工书法,其字端庄严谨;李铎有较深的书-底造诣,楷书苍劲挺拔,草书龙飞凤舞,闻名县内外。李绍周13岁书匾联,被誉为“神童”;李东、杨景、高平的书法也有名望。由于文人墨客甚多,清光绪年间者湾已被誉称为“碧山墨庄”。民国至新中国成立,又出现了高泰、杨鸿发、布……[详细]
高州木刻(版画)
  高州木刻质朴细腻,材料多用“枝松木板”,有单色与套色之分。明朝已有民间艺人刻印纸墨年画,民国初期有作者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作品,解放后逐步推广普及。代表作有《满山红》《竹乡流翠》《添花》《机耕路上》等。具有审美功能和艺术及民俗的研究价值。代表作者有卢西林、张宗俊等。……[详细]
廊坊烙画
  烙画,也叫烫画、烫花或火画。是用火烧热烙铁在竹木等物体上熨烫出烙痕来作画。木纹烙画、火喷烙画是烙画的两个不同烙画品种。因使用的材料不同,有木板烙画、布烙画,纸烙画和葫芦烙画等。因使用的工具不同,有火印版画、火喷烙画等。烙画是中国民间美术,汉代就有了烙马印。清末《中国艺术家征略》一书记载:“张崇,唐代名画工,擅长烙画,人称巧人张崇。”清光绪三年(1877年)由擅长绘画的南阳赵绘三初试而成,经历代民间艺人传承,在全国各地普遍流传,但烙画仅停留在竹木器家具上,未能形成独立的民间工艺美术作品。更未形成流……[详细]
左卫墙围画
  墙围画,也叫炕围画,是一种民间的室内装饰画,具体步骤分打底、画边、画空、罩面等几道工序。墙围画历史渊源比较悠久。怀安县地处寒温地带,过去农村中家家户户都有火炕取暖御寒,炕上的墙面极易脱落起皮、经常蹭脏衣物被褥,于是人们先以刷墙所用的白土,调以胶水,在环炕的墙上涂一高约二尺的“围子”,这样既保护了墙面,又使人们避免弄脏衣物。实用性有了,但无美感,于是人们又以墨线绘以简单的线条边饰,中间再画几枝兰叶墨花,逐渐形成了最初形式的墙围画。经过衍变发展,改以颜料做底,色彩画花,桐油涂罩,既鲜艳亮豁,又坚固耐……[详细]
布糊画
  布糊画的宗源是满族独有的传统艺术“补花”。起源于女真时期,是最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地方性的民族工艺。图案用针线补在靴、帽、衣服的前胸、后背、弓囊、箭囊、烟荷包、枕头顶之上,所以称为“补花”。“滕氏布糊画”是在继承清代皇家宫廷传统布糊艺术基础上,集绘画、堆秀、绢人、浮雕、唐卡、刺绣、裱糊、布贴画、景泰蓝等众多工艺之精华之大成。布糊画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品种之一,自形成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其漫长的发展历程,跨越了近代、现代、当代三个阶段,呈现出迥异的时代特征。悠久的发展历史、丰富的布糊画资源、……[详细]
成安烙画
  成安县位于广袤的华北大平原上,所处的冀南属古燕赵大地,历来人文荟萃,人才辈出。成安烙画就在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河北烙画由来已久,但主要集中在北部,而在河北南部,成安烙画就如一颗艺术明珠,熠熠生辉。成安烙画作者众多,如王海、李成钢、李晶、宋琪、韩永杰等。他们的烙画作品取材广泛,风格粗犷,作品往往表现生活中常见的场景,所作动物、植物无不栩栩如生。所用工具主有电烙铁、铁条、铅笔等。作画时先用铅笔精心起底稿,再用电烙铁的尖、边、面等按底稿烫出一幅幅精妙的烙画作品,烙烫时的轻重缓急等技术的运用是否到位是作……[详细]
葫芦烙画(临泉葫芦烙画)
  临泉葫芦烙画的历史渊源最晚可追溯到晚清时期,临泉县滑集人李仰高,既是闻名乡里的书画家,又是临泉葫芦烙画的创始人,此后李仰高后人世代传承这一古老的烙画技艺,并钻研创新、逐渐将电烙铁技术用于葫芦烙画创作中。临泉葫芦烙画作品内容多反映皖北地区特定历史时期的思想意识、宗教信仰、生活习俗、艺术风尚等,其作品创作需经过设计绘样、贴图套描、清绘定稿、烫烙绘制、修整上漆、阴干成型等多道工序,其中的烫烙还要经过勾勒、皴擦、细描、点苔等多道精细工序,对作画者的美术功底、温控、时间控制、用笔力度与速度技巧等要求较高。……[详细]
溪口堆木画
  堆木画溪口堆木画早在300年前由皖南泾县的汤氏家族所开创,当前主要分布在宣城市所属的1区1市5县,并辐射邻近的歙县、休宁、黟县、屯溪、太平、苏南、浙北、上海、合肥等地。溪口堆木画在借鉴、揉合徽州三雕、徽派版画和新安画派的艺术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风格和流派,并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主要具有四大特征,一是生漆结构特征,二是堆木意象特征,三是双口卷刀出笔法特征,四是美学图式特征。溪口堆木画的制作技法主要有六种,一是深浅浮雕,二是陷地深刻,三是阴文,四是篆刻,五是多变坡地,六是双口卷刀出笔法……[详细]
徽州墙头画
  徽派墙头画属于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的范畴,是徽州新安美术的一个分支,广泛运用于徽派建筑的装饰和美化,其特有的制画原料、制作技艺和表现形式构成了徽派建筑美学的独特一绝,成为徽州美术的一个重要部分。所在区域地理位置、历史沿革:项目所在地绩溪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东与浙江省临安市交界,西与黄山区(原太平县)、歙县、旌德县接壤,南与歙县相连,北与宁国市、旌德县毗邻,东西长59.5千米,南北宽42千米,总面积1126平方千米,由于历史上较少受到战乱的侵袭,至今部分村落原始形态保存完好,始终保持着历史发展的真……[详细]
砀山年画
  年画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它反映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是中华民族祈福迎新的艺术品。砀山年画起源于清朝中叶,当时叫“画片”,至道光年间文人李光庭在文章中写道:“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子之戏耳”。年画由此定名。据有关资料介绍清朝年间砀山年画有《判官》《关公》《五子登科》《二十四孝图》,木版年画有《门神》《灶王》之类,皆有镇宅、忠孝节义、望子成龙之意,至民国时期年画内容基本未变。新中国成立后,砀山年画获得新的生机。由于地缘关系,砀山年画受山东潍坊和河南朱仙镇年画的影响,但又不同于……[详细]
黟县彩绘壁画
  徽州传统彩绘壁画艺术,是广泛用于徽州古民居中的传统绘画装饰艺术。由当地民间画师使用当地产的矿物、植物染料绘制而成。徽州彩绘壁画为徽州古民居建筑增添了文化品味和艺术品味。是研究徽州绘画艺术和徽州文化的活化石。目前,主要分布在古民居村落保护较完整的黟县境内,仅西递村、宏村、南屏村、古筑村、关麓村就发现有20000多幅,内容博大精深,是徽州文化和传统儒家思想在徽州民居绘画艺术上的集中展现,堪称徽州民居中的“敦煌艺术”。徽州传统彩绘壁画主要分布在古民居中的厅堂天花板、窗扇内外裙板、厢房天花、厢房内壁、0……[详细]
天官画
  天长“天官画”起源于17世纪60年代,距今已有340多年历史。三百四十多年来,天长“天官画”经过历代艺人的不断传承,相继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程式和风格,具有自已独有的特点。天官画,画材为白棉布和宣纸,人物造型有传承画谱,形式上有大色画、小色画、墨色画之分。画法上,一是吸取工笔画技法(勾线),二是兼蓄木版年画的通俗风格和技法(平涂法),三是吸收佛、道两教绘画的色彩(单元色为主),四是吸纳历代壁画的画风,极富装饰味,深受大众所喜爱。形式上,有天官像、堂神、五堂、三堂。除此还有赐福天官……[详细]
葫芦烙画
  烙画也称烫画、火笔画等,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相传起源于汉代,后失传,清朝遂又兴起。葫芦烙画是烙画艺术殿堂里的一朵奇葩,“葫芦”在中国民间被视为吉祥物广为流传,在吉祥物上赋诗作画,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而将烙画艺术绘制于葫芦上更是别具一格,更显其古朴大方、庄重素雅之特色。它既能陶冶情操,又具收藏价值,是烙画中的精品。郑小良作为葫芦烙画的传人,在多年的葫芦烙画艺术创作中,努力探索,其作品典雅细腻,人物形象生动传神。1992年,他的烙画《八十七神仙图》在“中国民族文化博览会”上荣获一等奖;……[详细]
芥子园画谱技法
  《芥子园画谱》是一本在我国传承最久、流行最广的中国画技法画谱,被誉为“画学之金针”,近现代画坛名家如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都把《芥子园画谱》作为进修的范本。《芥子园画谱》自三百多年前出版以来,风行于画坛,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扩展与传承。其扩展与传承均由嘉兴籍画家完成:一是清康熙年间王概本(木刻)。芥子园是清初戏剧家李渔居宅别墅之名。李渔之婿沈心友藏有明代山水画家李流芳课徒稿四十三幅,交嘉兴籍山水画名家王概整理、归纳、增编,历时三年,于康熙十八年(1679年)套版精刻成书,因得李渔资助,即以……[详细]
青浦烙画
  烙画也称烙花、烫画、火笔画,是以温度在摄氏三百至八百度的烙铁代笔,利用碳化原理,不施任何颜料,在竹木、宣纸、丝绢等上取其相应温度进行勾、擦、点、烘,磨等形式技法和表现手段。在青浦地区,烙画是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烙画传人潘琼瑛是青浦金泽人。他的烙画题材广泛取自桥乡的古桥、传统故事、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等,活灵活现。几十年来,他不仅在构图上别出心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在用笔的轻重、速度和用手腕技巧上,也达到了高超的水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