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四川省 > 凉山州 > 喜德县

喜德阉鸡

喜德阉鸡
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喜德阉鸡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彝族人民养鸡的历史悠久,在《凉山喜德县彝族民间文学作品选》中有一段关于养鸡的生动而古老的记述:“母鸡下蛋30个,孵蛋20个,孵鸡21天,孵出小鸡共10个,雌雄各5个。公鸡红彤彤,母鸡圆溜溜,婚事要用鸡,祭祀要用鸡。雄鸡为抗敌之用,母鸡为还魂之用,阉鸡为待客之用”。 据《喜德县畜牧志1949-1985》记载:喜德土鸡的适应性和抗病力较强,个大体重较丰满,腿粗胫长眼有神,耐粗饲和寒冷。其羽色有红、黄、黑、白多种,尾羽和翅羽较发达,活泼好动,善于觅食,肉蛋兼用,偏于肉用,肉质鲜美。其中有一种乌骨鸡(彝语称四鸡瓦),紫冠,皮、骨、肉、眼、喙均为乌黑色,群众常作为药用,易销售。据《喜德县畜牧志1986-2006》记载:喜德阉鸡中心产区为喜德米市、洛哈等相邻乡镇,分布于巴久、洛莫、贺波洛、博洛拉达、两河口、东河、西河等县境内24个乡镇的中、高山村社。 生活在山区的彝族人民,各自依据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生产用途,生产与之相适应的产品,因而存在母鸡、公鸡、阉鸡等活鸡产品。在消费市场上人们习惯性地将60-70日龄,体重在0.75-1.25公斤,已有踩踏母鸡行为的喜德本地公鸡,经外科手术摘除-去势后,经育肥供屠宰和食用的鸡称为喜德阉鸡。故将此产品定名为喜德阉鸡。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黑色”食品成为人们的时尚消费,喜德阉鸡产业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依靠独特的资源优势、旺盛的市场需求,努力打造喜德阉鸡精品——喜德乌骨阉鸡。 1997年以来在喜德县境内开展了喜德本地乌骨鸡区域布局的调查、划定保种区域、实施保种选育和良种繁育推广等工作;2004年以来,大力推广喜德阉鸡生产技术,培育养殖大户、实施“一村一品”和养殖小区建设;进行了喜德阉鸡(乌骨阉鸡)生长、产肉、繁殖性能及产品成分测定。并制定了《喜德山地乌骨阉鸡生产技术规程》和《喜德山地乌骨鸡(活鸡)》品种(类群)和产品标准;用彝汉双语注册的“山地牌”畜禽商标已经公示;取得了省级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和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建立了喜德土鸡良繁场和二级选育户;开展了大规模技术培训,加强了产业宣传力度。喜德县委、县政府提出“一薯一鸡一花椒”的农业发展战略,着力打造阉鸡特色品牌,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通过政府推动、市场拉动、典型带动、项目启动、科技牵动,阉鸡产业发展到全县24个乡镇166个村559个组,覆盖面达90%以上,涌现出一大批规模养殖户,成为县域经济的特色优势产业。

以米(市)西(昌)公路为依托的两河口、且拖、沙马拉达、博洛拉达、米市、依洛、洛哈、热柯依达、额尼、东河等乡(镇)作为喜德阉鸡重点养殖示范区,带动喜德阉鸡规模化生产。2012年新建2个喜德阉鸡标准化养殖小区,每年新增标准化养殖户360户、改扩建鸡舍10800平方米,购置脱温阉鸡苗1.8万只,带动全县出栏喜德阉鸡45万只以上,产值达5400万元以上。到2015年,累计新建10个喜德阉鸡标准化养殖小区,带动全县出栏喜德阉鸡50万只以上,产值达6000万元以上。

喜德阉鸡

地域范围

喜德阉鸡产区位于四川省凉山州喜德县境内24个乡镇的中、高山村社,其中米市、洛哈等相邻乡镇为中心产区,保护面积2206平方公里,总人口17.9万人,位于东径102°12′—102°43′,北纬27°53′—28°31′之间。保护区北与越西接壤,西与宁县接壤,西南与西昌市接壤,东与昭觉县接壤。喜德阉鸡主产区年存栏22万只,年出栏50余万只。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貌特征:喜德阉鸡鸡冠、肉垂、脸和耳叶的色泽鲜红,喙、脚趾均为黑色;阉鸡的头部清秀、眼大而明、鸡冠、耳叶、肉垂细小,不鸣叫,性情温顺,胆怯。颈羽为红黄色,较细长,色泽光亮;腹部及两侧的羽色为红黑色,背羽以红褐色居多。主尾羽较长,并向后下方自然弯曲,羽色为紫蓝色。颈较粗长,腰背宽平,体格高大,胫骨粗长,体质结实,结构匀称,肉用体型较明显。 2、肉质特点: 喜德阉鸡肉质细嫩、香味浓郁、口感良好、营养价值较高、胆固醇含量低的特点。经农业部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成都)检测,鸡肉胆固醇含量73.2mg/100g,较一般鸡肉低11%,脂肪含量4.12%,较一般鸡肉低52%,蛋白质总量22.2%,较一般肉鸡高15%,氨基酸总量16.6%,其中谷氨酸含量2.46%。 3、生产性能: 喜德阉鸡180-210日龄的活重不低于3.2-3.5公斤。成年阉鸡的屠宰率不低于77.8%。无繁殖性能。 4、产品质量标准:按四川省凉山州农业地方标准—《喜德山地乌骨阉鸡生产技术规程》(DB5134/T184—2009)执行(凉山州质量技术监督局2009.11.6发布)。




下一篇:龙胜凤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