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宿迁市 > 宿城区

霸王锣鼓

霸王锣鼓

霸王锣鼓原名宿迁民间锣鼓,是长期流行于宿迁城区及周边的一种民间锣鼓音乐形式,因宿迁是西楚霸王的故里,人们为了追忆这位盖世英雄而常称其霸王锣鼓。霸王锣鼓历史悠久,流布广泛。其重于奏轻于演,风格细腻,以文中有武见长,特别是以小铛子作为乐队指挥,灵活多变,运用自如,实为少见。每逢春节、元宵节及庙会等传统节庆中,霸王锣鼓成了宿迁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锣鼓打击音乐。

【历史渊源】据史料记载,远在原始社会就有了鼓,有黄帝造鼓之说,锣产生于商周以后,锣与鼓在中华民族文明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封建社会诸侯纷争,“击鼓为进,鸣锣收兵”,鼓与锣已成为重要的指挥工具,因此锣鼓的功用也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不断演绎。其发展迅速,广泛普及,在锣鼓的形状、种类上也非常丰富。宿迁霸王锣鼓是在其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具有宿迁民间特色的一项群众性锣鼓音乐演奏形式。

霸王锣鼓因源自宿迁,因宿迁是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乡,霸王锣鼓在《宿迁市志》中也称宿迁民间锣鼓。

清末、民国时期,霸王锣鼓在宿城极为盛行。当时城内曾有十几套锣鼓班子,他们以区域划片,自由结合,自置锣鼓,自娱自乐。每逢春节过年和城隍庙会,自正月初一至十五,每天晚上各锣鼓班子都要到校军场(今竹竿街北首,极乐庵门前)灯市上去“校家伙”,即锣鼓比赛,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当时较有影响的锣鼓队,如东关口片(今关口附近),亨济桥片(今老鱼市口)、老猪市片(今下沟塘附近)、北罗圹片(今凤凰牛尿汪)、行宫片(即财神庙向北)等。民间艺人施问池特别热心此项活动,每年都以自家儿孙等人组建锣鼓队,并联络协调他人办好一年一度的锣鼓盛会。群众称他家为“施家班”锣鼓队。

新中国成立以后,霸王锣鼓在宿城重大活动及岁时喜庆场合中也时有出现,深受群众欢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文化多元化需求日益加快,霸王锣鼓渐渐步入低谷,老一辈锣鼓艺人有的年事已高,年轻人不愿学习此项民间鼓乐,会演奏的人也越来越少。

【主要曲牌】霸王锣鼓曲牌较丰富,有近30余种。目前传承保存下来的有:[慢长锣]、[七字锣]、[游西湖]、[穿花凤]、[太平春]、[鸳鸯鼓]、[鸳鸯锣]、[鸳鸯牡丹]、[双富贵]、[青果湖]、[醉八仙]、[全家欢]、[牡丹]。以及[风卷雪]、[斤求两]、[两求斤]、[狮子滚绣球]等。

【主要乐器】霸王锣鼓乐队编制一般由7人组成,每人各持一件乐器,即大锣、二锣、小铛子(也称小锣)、大鼓、板鼓(或堂鼓)、大镲(亦称大钹)、小镲(亦称小钹)。也有由9人组成的演奏队伍。其编制则在7人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中鼓和一中镲,即三锣、三鼓、三镲组合式。

霸王锣鼓起初用板鼓指挥,因板鼓鼓心较小,单签或双签不便于击准确,且不利于携拿进行演奏,后改为小铛子指挥。在起、转、分、合、收等各个环节中用小铛子指挥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实为霸王锣鼓一大特色。




下一篇:天岗锣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