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莆田 > 荔城区

果馔盘盒制作技艺

果馔盘盒制作技艺
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果馔盘盒制作技艺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城区后洋果馔盘盒制作技艺,是指黄石镇后洋吴氏家传的特种技艺。清代乾隆初年,著名艺人吴贤制作的贴金透雕花篮被兴化知府选为贡品,至今还完好保存于故宫博物馆。从清代中叶起,后洋果馔盘盒技艺名播遐迩。其作品以选材考究、造型奇妙、雕工精细为特征,综合运用镂通雕、圆雕、上漆贴金、金漆线描等工艺,成为一种极其珍贵的艺术品。其用途广泛,即可作为传统祭祀活动中用于盛放祭品的器物,又可作为富裕之家置放水果和干点的器具,还被艺术品收藏家视为宝物。

2010年11月,《后洋果馔盘盒制作技艺》被莆田市人民政府公布为莆田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黄石后洋果馔盘盒制作工艺在宋代就名传遐迩,被誉之为“后洋工”。宋元时代,因社屋庙宇祭祀时供品摆列的需要,果馔盘盒制作工艺不断提升。至明代,因廷倡导礼制,莆田境内社屋庙宇众多。据明代周瑛、黄仲昭《兴化府志》记载:明季莆田设立府、县社稷坛,郡县、里社厉坛,府、县、卫城隍庙、卫所旗毒庙、天妃庙、吴公庙、裴观察庙、太和庙、李宏庙、乡贤祠及道观、寺庙多达360多座。常年的祭祈活动使果馔盘盒拥有广阔的市场。加上明代莆田科举鼎盛,冠于八闽,中举人进士者3000多人。仅黄石就有吴彰德、戴日升、吴教、林汝明、黄瑛、1等60多人中科举人或进士。这些人“学而优则仕”、“仕高禄而富”,成为莆田的名门望族后,家庭排场考究,注重待客礼仪,果馔盘盒开始成为家庭摆列使用的器具。因此,后洋流传着一句“不须赐子千金,只须教子雕艺”的谚语。

至清代,后洋果馔盘盒制作技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清乾隆初年,兴化知府把后洋木雕大师吴贤制作的一件硬木漆金透雕果盒作为贡品进献皇帝,乾隆大悦。此作品至今还完好地保存在国家博物馆里。莆田、仙游各地的妈祖庙至今保留着三十多件清代“后洋工”果馔盘盒。民国时期,后洋果馔盘盒开始被收藏家作为艺术品广泛收藏,身价倍增。仙游、涵江、福州泉州厦门上海等都有收藏家专门珍藏“后洋工”果馔盘盒。

后洋果馔盘盒制作所用的材料大都是金丝楠木、红檀、黑檀、黄檀、紫檀和酸枝、龙眼木等,其造形有长方型、正方型、菱型、隋圆形、圆形、六角形、八角形等,通常由底坐、果盘或馔盒、盒盖或盘盖三部分组成。外表种类有黑漆饰金、五彩饰金、本色素雕之分。制作过程为取材、打样、雕刻、磨光、拼装、表饰、成型等共有十几道,十分细致繁杂。作品通常有人物花鸟长方形馔盒、木雕漆金菱形馔金、浅雕果盘、透雕果盘、五福临门果馔提盒

后洋果馔盘盒制作技艺选材考究,雕工精细,造型别致,色彩艳丽。其工艺流程大致如下:

1、木料干燥。古代木匠师傅干燥木材通常于阴凉干燥处或地下室让其自然阴干。但是这样的传统的干燥处理在南方多变的环境之下,常常会造成材料的干燥质量不稳定,形产生材料浪费比较严重的现象。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后洋匠师开始使用现代的干燥技术,比如先进的干燥房等,这样可以缩短干燥的时间,提1燥的质量,提高木材的使用效率。

2、取势定图。选好的木块经过“平直”师傅进行必要的砍削刨光后,根据盘盒制作不同部位制出不同的形状,再在其上面用墨笔描绘出所要雕绘的图案或形状大样,或者在宣纸上描出所要雕绘的图案或形状大样,粘贴于木块表面,不同位置、不同层次的图案,图形可用不同色线代表。

描图在传统木雕技艺中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头手”或“二手”木雕师傅几乎都能绘画,对于各种传统图案十分熟练,信手拈来就能组合成一幅生气勃勃的画面。“后洋工”描图遵循我国传统的“有图必有案,有案必吉祥”的原则,多以龙凤、花鸟、故事人物为首选。有的熟练艺人对于一些遍体雕花的部位,也只需一面描图,就能雕刻出精美的图案。

3、雕镂刻画。在盘盒的雕刻工具的运用上,除常用的雕刀、凿子、锤、推刨、斧、锯、锥、锉等外,根据不同情况还须专门制造一些特殊的工具如勾刀、钻子、线锯、各种凿子、锉子等。由于雕刻时需要的工具较多,所以许多木雕艺人常常要依照实施工艺所需打制各种工具,以保证各类复杂图形能够雕凿成型。

4、细部打磨。雕好的木头有许多棱角、刀触,外形较粗糙,因而需要精细打磨。以前的打磨工具常用木工锉、细质砂石、动物生皮、树皮纤维、木贼草、毛树叶等硬度或韧性较高的自然物为之,现在常用砂纸进行打磨,有的则采用砂光机进行打磨。

5、光面与上料。果馔盘盒制作的最后一道工序就是光面或上料(上漆)。其间又有很多道工序,如:磨灰—打色—上底胶—磨胶—上漆。明代的盘盒多是不上漆的,为了防止其开裂、渗水和腐坏,或刷一层紫土、桐油,或刷数道酒精,或擦抹少许生香油。清代,受福州漆器工艺和漳州黄金漆画的影响,开始采用先上漆再绘黄金画的工艺。

后洋盘盒精致之处还在于所用的材质以黄花梨、紫檀、酸枝木为主,还有鸡翅木、龙眼木、铁力木等名贵木材。

黄花梨

黄花梨又称老花梨,其学名为“海南降香黄檀”。颜色由浅到紫赤,色彩鲜美,纹理清晰而有香味。明代比较考究的盘盒多用黄花梨木制成。黄花梨木的这些特点,在制作工艺品时多被匠师们加以利用和发挥,一般采用通体光素,极少雕饰,从而突出了木质纹理的自然美,给人以文静、柔和的感受。

紫檀木

在各种木料之中,紫檀木质地最为坚硬致密,适于雕刻各种精美的花纹;纹理纤巧浮动,变化无穷,色调深沉,色泽沉静,显得稳重沉穆,不喧不躁,美观大方,有“木中黄金”之称。紫檀木生产缓慢,生长期长,不宜成材,所以成才大料的紫檀木是极难得到的,即便并不成为料的紫檀木,也是“一寸紫檀一寸金”,其名贵不言而喻。

酸枝木

酸枝木大体分为三种:黑酸枝、红酸枝和白酸枝。它们的共同特性是在加工过程中发出一股食用醋的味道,由于树种不同,有的味道浓厚,有的则很微弱,故名酸枝。酸枝之名在广东一带使用较广,长江以北多称此木为“红木”。在三种酸枝木中,以黑酸枝木最好。其颜色由紫红至紫褐或紫黑,木质坚硬,抛光效果好。有的与紫檀木极接近,常被人们误认为是紫檀。惟大多纹理较粗,不难辨认。红酸枝纹理较黑酸枝更为明显,纹理顺直,颜色大多为枣红色。白酸枝颜色较红酸枝要浅得多,色彩接近草花梨,有的极易与草花梨相混淆。

后洋果馔盘盒制作大致可分为阴刻、浅浮雕、深浮雕、透雕、圆体雕等五大类。

(一)阴刻:阴刻通常是在一块刨光处理后的平板上,运刀划划,以线条刻划图形轮廓之方式,将图案呈现出来的技法,类似图画之白描手法。它以构图简洁明朗,主题简单明确为原则。阴刻过程,寡料较少,因此多用于不损伤木料直接承受载重的构件上,此雕法常用于馔类提盒和名贵木料制成的器具。

(二)浅浮雕:将图案以外区域先作清底,在有限有厚度上雕刻,让图形浮现凸出,并具有立体感,多绘以花鸟、松梅、菊竹等吉祥图案。

(三)深浮雕:利用较厚材料,表达多层次而且图形复杂的技法,其中一部分需要运用镂空雕法图案的结构。由于背后并未透空,里层图案运刀雕刻极难,实为雕刻师傅技艺一大考验。

(四)透雕:也称镂空雕,即将图案以外的部分凿空,让背后透光,若只就正面观赏,已接近圆体雕法。此雕法常用于果盘制作。

(五)圆雕:也称“立体雕”,是古代木雕技艺最难的一种,明末清初,一两百年里圆雕技艺皆以莆仙地区最为出众。如今,蒲洋佛像有限公司的圆雕技艺之杰出为业内同行所公认。

后洋果馔盘盒制作技艺已有近300年的传承历史,经历代代传承发展,其技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这种技艺特别在代表性传承人吴文忠的多年潜心研究、致力发扬下,愈加显出无限的艺术魅力。该技艺之所以能够传承至今,是因为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在祭祈活动和家居生活中有着普通用途,因此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又因它源自清代,精美的艺术创造是莆田民间工艺的历史佐证,其产品多采用生动的历史故事、吉祥图案为装饰,寄寓了讴歌先贤、向往美好的文化理念,所以它又具有宝贵的文化价值。




下一篇:俞氏传统木刻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