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调流行于昆明市区及呈贡、晋宁等滇池周围的汉族地区,昆明附近部分少数民族中亦有传唱。昆明调泛指这一地区的汉族山歌、小调,民间有调子、民歌等多种称谓。
昆明调多在山野田间歌唱,一般不受季节限制。除平时及插秧、薅秧时节的田间对唱外,大规模的歌唱活动常集中于当地每年举行的歌会(调子会),如传统的“三月三”山歌会、六月二十四“跑马山歌会”、“玉兰调子会”、“红石岩歌会”、“观音山调子会”等。多以“赛歌”的形式出现,甲乙双方各有若干“歌师傅”指点策划,即兴编词,互相问答,体现集体智慧。赛歌常相持数日不分上下。歌词内容十分广泛,包括男女情爱、家乡风光、历史、地理、生产、生活等多方面的知识、趣闻。昆明调曲目繁多,流传较广的有耍山调、猜调、大河涨水沙浪沙、拈鱼、赶马调、送郎调、放马山歌以及东门腔、西门腔、草海腔等。其中“拈鱼”在昆明西山区十分流行,乐曲为民族调式中的宫调式,四二拍,具有典型的民族调式风格。歌词内容虽简单,但由于演唱时大量应用虚词,加强了小调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同时,唱念结合使整个小调节奏变化多,表达情感丰富,特别是增强了诙谐、幽默的情感氛围。
昆明调演唱开始常有呼唤式的引腔,曲调具有叙事性特点。曲中常出现“垛句”,民间称为“垛叶子”,音调近乎说唱,有的似快速“绕口令”,好的歌手每唱到此,会得到观众满堂喝彩。猜调是昆明调的典型曲调之一,以56种事物相互猜答,想象力丰富,令人拍案叫绝。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昆明调的代表作就在全国广泛流传,影响甚广。其传承方式多为父传子、母传女、老歌手传新歌手,目前在昆明西山等地区仍十分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