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新北区

孟河医派

孟河医派
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孟河医派为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孟河医派是明末清初源自江苏常州市的一大地域性医学流派,以费、马、巢、丁四大家为主要代表,清末民初在全国影响很大,其高深的学术造诣,丰富的临床经验,勇于创革新中医教育,为中国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中医界享有“吴中医学甲天下,孟河名医冠吴中”的美誉。

孟河古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早在南北朝时就出了齐梁两代10余位皇帝和30余位宰相。唐朝,常州刺史孟简拓浚河道,南北沟通京杭大运河和长江,孟河镇北临长江,而改名孟河。作为水上交通要道,经济快速发展,文化亦逐渐繁荣。至明清时期,常州文风兴盛,文人辈出,涌现出了有全国影响的学派团体,如著名的常州学派、阳湖文派、常州词派、常州画派。文化的繁荣促进了医学的发展,在“不为良相,即为良医”思想指导下,孟河镇弃儒从医者甚众,或承其家学,或受于师门,且受儒学之影响,同业相互切磋,阐发古典经籍之奥义,或下承诸子百家之说,因而逐渐形成了孟河医派。道光、咸丰、光绪年间,200余户人家的孟河小镇,便有十几家中药铺,常州府武进县志有载:“小小孟河镇江船如织,求医者络绎不绝”,“摇橹之声连绵数十里”。

孟河医派以费、马、巢、丁四大家为代表,费伯雄世医出身,以归醇纠偏,平淡0神奇而享盛名,《清史稿》称:“清末江南诸医,以伯雄为最著。”费伯雄在临床上善用调营治肝,以治疗一般虚怯症和危急重症,费氏的治疗思想主要体现在《医醇剩义》中的二十余首处方和费氏医案中。主要有疏肝解郁法、平肝熄风法、清肝泻火法、温肝散寒法、补肝养血法、肝胆同治法、肝脾(胃)同治法、肝肺同治法等。马培之世医出身,医术精良,尤长于内、外、喉诸科。曾应诏入宫给慈禧太后诊病,治愈其病,圣眷优渥,赏赉甚隆。慈禧赐有“福”字和匾额“务存精要”,京城传有:“外来医生以马文植最良”。马培之将自己毕生常用验方和临床经验总结写成《外科传薪集》,此书内容简明扼要,切合实用,成为我国近百年来最受欢迎的外科临证专书。巢家医术著名者为巢峻、巢渭芳。巢峻初在家乡孟河行医,后在上海行医50余年,家学渊源,擅长内外两科,刀圭之术尤精。巢崇山,家学渊源,学验两富。擅长内、外两科,能以刀针手法治疗肠痈,清同治、光绪年间在上海行医,颇有声誉。著有《巢崇山医案》等医籍。丁甘仁身兼费、马两家之长,是寒温融合学派创始人之一。丁甘仁经巢崇山推荐,到上海仁济堂施诊,以善治喉痧而医名大振。1916年与当时沪上名医夏应堂、谢观等共同创办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开创了近代中医教育的先河,改变了培养中医师承家传的单一方式,这一创举,为推动近代中医药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近代多位名医,皆出其门下,故有“医誉满海上,桃李遍天下”之称。

当年,恽铁樵在上海开办了我国第一所中医函授学校,弟子陆渊雷继承其事业,师徒二人也是民国初年中西医论争中中医界的中坚力量,探索中西医结合方-的先行者。1929年在丁仲英、谢观、陈存仁、张赞臣等为首的孟河医派组织领导下,中医界成功阻止了国民党反动派废止中医的闹剧,随后争取出台的《中医条例》为中医的生存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时至今日,孟河医派的传人和再传弟子已有千余人,遍及京、沪、宁、苏南和浙、粤、皖、闽等省市及日本美国英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且大多是中医名家。常州地区目前有数十人之众。2009年巢伯舫、徐迪华、张琪被列为常州市孟河医派代表性传承人。

孟河医派医家学术精深,经验丰富,其留下的一大批经典医籍病案和学术思想,已成为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亦为年轻传人所学习和传承。

信息来源: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下一篇:常州八宝菜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