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晋中市 > 祁县

晋中吹打(祁县八音会)

八音会是民间组织的音乐班子,以唢呐为主,主要用于婚丧礼仪,又可分为粗乐、细乐、两支唢呐加鼓钗的称“粗乐”。小唢呐做主乐,笙、管、胡呼为和乐的称为“细乐”。不论是粗乐或是细乐,均有明显的北方民族风格,激越昂扬,粗犷豪放,给人以振奋感。从明代以来,从事演奏的乐户地位低下,为人所鄙视。祁县称为“王八疙瘩”,习其艺者极为稀少,艺人之名不见经传,有则以绰号或小名留世。清末,祁县乐手大多师承高三忙,肉儿,王保儿等乐师,演奏班艺人散居各村,由赁铺牵线聘用,有事则聚。一九三零年,县内联系点主要有梁村,东六支、西阳羽、丰固、贾令、西建安、西六支等地,主要艺人梁村有回大头,东六支有二秃、木林、西阳羽有二旦,城北关满堂、满寿、黑木炭、二圪截等,艺人生活清苦,每在春节期间结伙“聒街”,走街串巷,登门入户献艺,讨得一些蒸食或钱财,以补不足。

新中国建立后,婚事仪式中废除轿迎习俗,吹奏亦豁免,从艺者愈稀,一九六二年春节文艺会演期间,特邀吹奏艺登台表演,以二瞎子为首的南左班,以李四元为首的东六支班,以刘林保为首的丰固班,以及城南乐班,轮番演奏,各臻其妙。

八十年代以来。八音会又滥用于丧事。但熟知古调者已不多。一九八七年,县文化馆指定专人从老艺人刘林保处挖掘整理出部分曲谱,以内部资料形式印行。

祁县八音会是流传于山西晋中祁县及周边地区的一种汉族民间吹打器乐。八音会原为民间组织的音乐班子,以唢呐为主,主要用于婚丧礼仪,又可分为粗乐、细乐。两支唢呐加鼓钗的称“粗乐”。小唢呐做主乐,笙、管、胡呼为和乐的称为“细乐”。

明代以来,从事演奏的乐户地位低下,为人所鄙视,祁县人称为“王八疙瘩”,习其艺者极为稀少,艺人之名不见经传,有则以绰号或小名留世。清末,祁县乐手大多师承高三忙,肉儿,王保儿等乐师,演奏班艺人散居各村,由赁铺牵线聘用,有事则聚。一九三零年左右,以祁城村范氏家族为主的传统民间八音会艺人,每在春节期间结伙“聒街”,走街串巷,登门入户献艺,讨得一些蒸食或钱财,以补不足。新中国建立后,婚事仪式中废除轿迎习俗,吹奏亦豁免,从艺者愈稀。祁县八音会使用乐器有大鼓、小鼓、板、大锣、小锣、钹、镲、小云锣、梆、巨琴、二把、胡胡、唢呐、木鱼等。演奏曲牌有[大十番]、[小十番]、[十样锦]、[长皮]、 [节节高]、[戏牡丹]、[得胜令]、[招军]、[如令]、[盗令]等数十个。代表曲目有《凤还巢》、《看灯山》等。

祁县八音会吹打并重,演奏兼备,组曲格律与节奏变化丰富,旋律高亢悲壮、激越豪放、热烈火爆、荡气回肠,具有重要的文化、艺术研究价值。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下一篇:锣鼓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