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地区上古之时属百越,清代以前为雷州府与高州府的县地,悠久的历史文化与民俗风尚在这片红土地上孕育、形成形成“湛江傩舞”,并历代传承发展。湛江傩舞的内容形式是古代雷州半岛人民敬天崇雷,形成的以雷首公与五方雷将为主体以及土地公婆、艄公婆等傩具的一种独特的雷傩舞,俗称“走清将”、“舞巫”、“考兵”等,还有吴川的“舞六将”与“舞二真”。湛江傩舞是古代湛江地区人民祭雷遣灾、祷神保平安的民间民俗舞蹈。
《周礼·夏官》中记载古代人舞傩:“方相氏掌熊皮,黄金四目,蒙熊皮,玄衣朱裳,执-盾,帅百隶而时难﹙傩﹚以索室殴疫。”《后汉书·礼仪志》里亦记载“先腊一日,大傩,谓之逐疫…”的驱傩活动。傩舞在我国各省地区都流传,只是因地区的风土民俗不同而内容形式各异。清嘉庆《雷州府志》所载:“自正月十二日起,曰“开灯”,连至十五夜,城市间每夜彩灯或三、四百人为一队,或五、六百人为一队,放爆竹,烧烟火,妆鬼判诸杂剧,丝竹锣鼓迭奏,游人达曙,是曰傩。城中为最,各乡圩间有这,谓之遣灾,亦有至二十八日或二月十二日乃傩者。”湛江地区是古时雷州府与高州府的县地,两府历史文化与民俗风尚在这片红土地上孕育、形成“湛江傩舞”,并历代传承发展。湛江傩舞的内容形式是以雷首公与东﹙青﹚、南﹙赤﹚、西﹙白﹚、北﹙黑﹚、中﹙黄﹚的五方雷将为主体以及土地公婆、艄公婆等傩具的一种独特的雷傩舞,俗称“走清将”或“走成伥”、“舞巫”、“考兵”等,还有吴川的“舞六将”与“舞二真”。湛江傩舞是古代湛江地区人民祭雷遣灾、祷神保平安的民间民俗舞蹈。
湛江傩舞有木质傩面具、橹罟质傩面具、牛皮质傩面具及彩绘傩脸谱等,是一项民俗事象,是古代雷州半岛人民敬雷崇雷文化的传承。现保存有600年之久的雷傩面具,独具雷州特色的民间艺术。至今乃流传于麻章区的湖光、太平,雷州市的南兴、松竹、杨家、白沙、附城、沈塘以及吴川市的黄坡、博铺等镇乡村。
湛江傩舞,承载祖先的灵魂戴着神秘的面具从远古走来,是湛江地域最生动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几千年来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成为湛江地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湛江傩舞被称为“中国舞蹈艺术的活化石”,已收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
湛江市人民政府宣传文化部门十分重视傩舞文化的挖掘、研究与弘扬,邀请中央七台、广东电视台、人民日报、羊城晚报、朝日新闻、湛江电视台、湛江日报、湛江晚报等新闻媒体以及香港中文大学、中山大学历史人文专家莅临考察摄录傩舞活动,挖掘、整理和研究,大力推介弘扬湛江傩舞文化。各级乡镇政府村委会把年例游傩作为民俗文化艺术节隆重举办,逐步形成“社会参与、共同保护”的弘扬氛围,达到有效的保护与传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