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台淮王鱼,头尖、体小、眼小,吻肥厚,4对短须,背、胸鳍后缘有锯齿,脂鳍肥厚,尾鳍深度分叉。鱼体呈纺锤形,背部青灰色,肚皮黄白,光滑无鳞。口感“鲜、嫩、滑、爽”。
外在特征
“凤台淮王鱼”头尖、体小、眼小,吻肥厚,4对短须,背、胸鳍后缘有锯齿,脂鳍肥厚,尾鳍深度分叉。鱼体呈纺锤形,背部青灰色,肚皮黄白,光滑无鳞。随着季节和水温变化其体色呈现淡灰、青白、粉红三色变化。口感“鲜、嫩、滑、爽”。
内在品质
凤台淮王鱼可食部分混合检测,每100克鱼肉含蛋白质15.0克~18.0克、脂肪2.8克~6.5克、16种氨基酸总量为14.0克~16.0克。
气候条件
凤台淮王鱼的产地属于暖温半湿润性季风气候与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过渡气候带。季风明显,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无霜期215.5天,平均气温15.4℃,年均降雨量800毫米~1000毫米,适合凤台淮王鱼的生长。
地形地貌
凤台县位于淮河中游,皖西北,淮北平原南缘。境内淮河南岸51.3千米为江淮丘陵,属八公山系,海拨45米~165米,有名的山有禹王山等。地质有古生代地层出现,大部分为砂岩、砂质页石、钙质砂岩、钙质页石、石灰石、白云岩,也有少量磷灰石。淮河以北主要为平原,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拨18米~25米,地面自然比降为1/7000~1/10000,地质成因单一,大部分为第四纪地层所覆盖。
水域特征
凤台县境内有淮河、西淝河、茨淮新河、永幸河、港河、架河等6条河流;花家湖、城北湖、姬沟湖等3个较大湖泊;新集、张集、顾桥等乡镇采煤沉陷区及专业鱼塘。种质核心区凤台淮河硖山口水流湍急、多深潭。
水质指标
凤台淮王鱼主要生长在河沟、湖泊、塌陷区及池塘,天然水域多属中等营养型水域,水质一般为中性至微碱性,pH值7.0~8.0、溶解氧6.0毫克/升~8.5毫克/升。水质常年保持地表水国家标准Ш类以上。
地质情况
土壤主要分为六类:淮河、西淝河、港河、架河河底及沿岸多为黄棕土、石灰(岩)土、紫色土和潮土;姬沟湖、茨淮新河、永幸河及新集、张集、顾桥等乡镇塌陷区底质多为砂礓土;城北湖、花家湖及刘集塌陷区底质多为水稻土。
历史渊源
据《寿州志》记载,西汉时,当地官吏为了讨好淮南工刘安,把此美味献给他品尝。刘安吃后,赞不绝口,赐名“淮鱼"。后来,当地人因见此鱼曾受到淮南王的赞誉,就随称“淮王鱼”
淮王鱼是一种对生长环境要求极高的珍稀鱼类,喜好在岩石缝中繁衍生息,千里长淮,只有硖山口才是它唯一的家园。随着淮河水质变坏,淮王鱼一度濒临绝迹,2014年来,随着治淮成效的显著,淮王鱼又出现在硖山口。凤台县等地水产科技部门也对淮王鱼进行人工繁殖,取得了成功。
2018年9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正式批准对“凤台淮王鱼”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