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广州市

广州北胜蔡李佛拳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州北胜蔡李佛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蔡李佛拳(广州北胜蔡李佛拳),发源于广东江门新会区的传统武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蔡李佛拳是岭南拳术流派之一,由广东新会崖西京梅村人陈享于清代道光十六年(1836)始创。蔡李佛拳套路繁多,内容丰富,手法着重攻防配合,步法灵活而稳健,发劲刚中带柔,讲究发声与动作的配合,要求发声以助威,发声以助势。动作舒展大方,拳路气势磅礴。

蔡李佛拳于2007年相继被列为江门市第一批和广东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08年6月7日,蔡李佛拳(广州北胜蔡李佛拳)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是Ⅵ-36;2012年,佛山蔡李佛拳也被列入广东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蔡李佛拳派始创于1836年,始祖为清代杰出武术家陈享,字典英,号达庭,生于清嘉庆十一年(1806)七月初十。7岁跟族叔陈远护习武,后师从李友山,又远道求师随少林还俗和尚蔡福深造。尽得其传后返回家乡,在会城开医馆“永胜堂”悬壶济世,并潜心研究武术。他花了二年时间,将三家所学熔于一炉,创立了完整的训练系统和庞大的拳术体系。拳械套路、桩法、狮艺等合共193套,分为初、中、高三级。拳术刚柔相济,步法灵活,手法多变。动作与发声配合,凡打插槌、虎爪、扛掌、鹤嘴及出脚便出五声,以“哗”“的”“噫”三音为标志,以示是同门。陈享还定下“左右阴阳日月”拱手礼,左掌指天为月,右拳为日,合为一“明”字;左掌右拳微向外侧反出,暗为“反清复明”之义。为纪念三位恩师和拳术源于少林佛门,陈享将拳法取名“蔡李佛”。有关“蔡李佛”命名之说,不少资料称“佛”即陈远护的“佛家拳”或“佛门拳法”,这是不确切的。据“洪圣始祖馆”第4代传人陈燕洛介绍,陈远护所习的是“洪拳”。始祖陈享遗著《蔡李佛技击学》中的自序,也明确指出:“计余平生所学,得之蔡师者为多,兹将编列成书,名之曰《蔡李佛技击学》。意谓得李公之李家技及蔡师之传,投合化之,自成一家,且名之曰:蔡李佛以为纪念。盖蔡者即蔡福大师;李者李公友山;佛者陈公远护,同是佛门,而参以禅家之术。故称之曰为‘蔡李佛’之意也。”

陈享32岁那年,应乡人之邀返回京梅,继续开医馆,并在“缘福陈公祠”设武馆授徒,取名“洪圣馆”。因他武艺非凡,各地武术爱好者慕名纷纷投于门下,京梅村遂成了蔡李佛拳派的策源地。

道光二十五年(1845),陈享将弟子派遣各地开枝散叶。计有陈大辑设分馆于广州,陈典犹设分馆于南海,陈典垣设分馆于佛山,陈典承设分馆于香山,陈谋庄设分馆于番禺,陈孙栋设分馆于恩平,陈永显设分馆于鹤山,陈典邦设分馆于东莞,陈典惠设分馆于开平,陈典珍设分馆于台山,陈大威设分馆于肇庆,陈承晃设分馆于会城,陈燕贻设分馆于江门。此外,又分别在新会26个乡开设分馆;另派首徒龙子材在广西浔洲建立分馆。因各地分馆基本上由京梅陈姓子弟创办,故称为“祖馆”。后来出于各种原因,在各地设立的这些“祖馆”有的改称“雄胜馆”,有的改称“鸿胜馆”或“蔡李佛武馆”。陈享病逝后,三祖陈耀墀(1888—1965)接管京梅“洪圣馆”,易名“雄胜始祖馆”。

2021年5月24日,广东省申报的蔡李佛拳(广州北胜蔡李佛拳)经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Ⅵ-36)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下一篇:塔吉克族马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