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陕西省 > 咸阳 > 秦都区

关中民谣

关中民谣多流行于陕西八百里秦川的农村地区,一般是由长辈或者儿时伙伴间的口传心授而来的,具有浓厚的地域性、时代性、教育性以及娱乐性。笔者有幸收集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流行于关中渭北乡村的一些民谣,细细品味,妙趣横生。遂与大家一起分享。

民风习俗类:“荠荠菜,开白花,阿家(婆婆)死了你当家,磨白面,捏疙瘩(饺子),面面辣子油泼下,看你俩口咋吃呀?”在关中农村,一般是男主外,女主内。俗语道,“男人是筢筢,女人是匣匣。”一个家庭的日子过得怎么样,考量着一个女主人治家、理财的水平。婆婆在世,通常都由婆婆当家,只有婆婆离世,家中大权才交由媳妇掌管。这首歌谣即反映了这一习俗。

家庭教育类:“花喜鹊,尾巴长,娶了媳妇忘爹娘。”

憧憬期望类:“罗罗,面面。猪肉,扇扇。羊肉,串串。我娃是个福蛋蛋儿。福里生,福里长,跟着共产党的领导把福享。”反映了土地承包责任制和改革开放的政策深得民心,广大群众对未来的好日子充满期待和憧憬。

激励信心类:“竹板打,板朝上,我给虎儿找对象,瘸子跛子都没向,就我家虎儿有希望。”在关中农村,有句口头禅说得好,“别人家的庄稼、自家个的娃。”谁都看自己的娃娃亲、娃娃乖。

辛辣讽刺类:“一二三,上城关,城关有个毛老汉,顿顿吃饭把门关。蝇子噙了一颗米,一下撵了十八里,过一桥,捡个桃。过一河,拾个骡,赶紧骑上得儿驾。”一个吝啬、贪婪、爱占小便宜“葛朗台式”的乡村小老头形象跃然而出。

朴素哲理类:“咪咪猫,上高窑。金蹄蹄,银爪爪,不逮老鼠逮雀雀,雀雀给娃纳袄袄。叫娃穿,娃不穿。叫狗穿,狗在河里捞韭菜。韭菜花儿漂上来,叫娃戴,娃不戴,别人戴上娃可(又)爱。雀雀飞了,把娃气死了。”这首歌谣委婉动听,朗朗上口。

民谣是历史的符号,是文化跳动的音符,其知识性、趣味性和传播性都很强。然而,随着网络、广播、电视、手机微信等新媒介的普及,人们能够听到的民谣却越来越少了,而孩子们对民谣的兴趣也大不如从前。如今,关中民谣,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亟须得到保护和发展,亟须通过一种新的形式和媒介重新“活”起来,这样,关中民谣才能够在传承、发展中继续发挥其教化社会、娱乐百姓的作用。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下一篇:八跨五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