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汕尾 > 陆丰市

陆丰风筝制作技艺

陆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陆丰风筝制作技艺为陆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陆丰风筝制作源远流长,意蕴深邃。它具有起飞平稳、放飞高的特征,同时在绘制上有独具的特点,题材和内容以及造型都带有浓厚的民俗风味,具有特殊的空间观赏效果。

陆丰市位于碣石湾畔,南濒南海,海岸线长,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春天风多雨少,且风向单一,瞬时波动小,风力基本呈正态分布。正是这样特殊的地理环境孕育产生了陆丰风筝。其生产制作集中在该市甲子、碣石一带和东海镇。

风筝,在陆丰民间称“纸鸢”,放风筝叫放纸鸢或放鲎。始于何时,史料中已很难找到。但从风筝老艺人口述中仅得知,最先兴于明初的甲子镇。那时,先民已开始用废旧纸张扎制风筝,再用颜料在风筝上绘制出各种图案。开始时仅作为自娱自乐或馈赠亲朋好友用,后逐渐由一些糊纸物店铺发展为商品而制作销售。

陆丰风筝制作选料讲究,扎糊精巧。均选用节长弹性大的毛竹扎成骨架,再糊以纸或绢,系以长线。它注重我国传统的风筝制作“扎、糊、绘、放”四种技艺,即“扎”要达到对称,左右吃风面积相当;“糊”要保证全体平整,干净利落;“绘”要做到远眺清楚,近看真实的效果;“放”要依据风力调整提线角度。它的造型千姿百态,有软翅式,硬翅式,龙型式,板子式,桷子式,立体式,自由式等等,都具有起飞平稳、放飞高的特征。无论是软翅、硬翅还是桷子式、立体式的风筝,除了桷子风筝需要坠外,其他不需要任何辅助物都能平稳地直升蓝天。其扎制方法虽简单,少则竹条三根,多不超过七根,但讲究竹条均匀、骨架周正、左右对称、重心拴线,形象简练,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它的制作注重自然形似,还求以形写神,讲究图案美,立体感强。民间艺人在设计风筝时,不仅考虑到放飞时的空中效果,还考虑到挂在室内作为观赏艺术品时的立体效果。飞禽走兽、花鸟虫鱼、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等都被移植到风筝的绘制上,或扎骨架,填绘内容;或依据内容改制骨架。

陆丰风筝的题材和内容都带有浓厚的地方民俗风味,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特殊的空间观赏效果。在甲子,碣石,湖东,金厢等傍海地区都以海洋生物的鲎, 鱼,墨鱼,金鱼,龙虾螃蟹等为题材;在南塘,博美等地区则以飞禽、走兽、神话人物为主;如东海,潭西等地区,就以花鸟、昆虫和吉祥如意、祝福、喜庆等图案为主。近代,陆丰风筝还发展出人物风筝等新样式。形成了多彩多样的陆丰风筝文化。

新中国成立后,陆丰风筝制作更加注重结合时代要求和时代特征。八十年代以来,陆丰风筝无论在制作上,还是放飞技术上都比旧时有了很大的提高。其装饰手法也多样起来。有剪贴,纸塑,描金银,加纸花等,给人们带来美的亨受。有的根据风筝的造型还加上了竹哨,响弓,使其放飞于空中时会发出嘹亮声音,产生了热烈明快的艺术氛围。特别是近年来,风筝成为了陆丰民间一门竞技性很强的体育项目,参加了很多活动。2002年11月2日和2007年11月8日,陆丰风筝艺人张陆在乌坎海滩组织了喜迎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和迎接北京奥运会举办的风筝放飞活动,《中央电视台》、《广东卫视》、《汕尾日报》等新闻媒体都到现场作了专题报道。

陆丰风筝题材丰富、广博,选用材料奇特,设计夸张变形,画工为国画技法和年画风格,放飞有力学根据,构成了陆丰风筝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神韵。具有传统的文化内涵,对研究当地历史传统技艺和地方民俗特色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来源:《陆丰非物质文化遗产》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下一篇:陆丰白字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