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常州市 > 天宁

常州评话

常州评话
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常州评话为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常州评话,又称常州大书,是一种曾经广泛流传于常州及周边地区的传统曲艺品种,和苏州评话、南京评话、扬州评话等乡土评话一样,在艺术上一脉相承。

据考,常州评话始于宋代中期,在生成、延续、传承的过程中,逐步与常州百姓的风土人情、方言相结合,形成了具有常州鲜明地域特征的艺术表演手法和风格。清末民初,常州评话处于一个全盛时期。当时,常州城乡各地茶馆林立,这些茶馆大都有常州评话的演出,如东门桥堍的悦和茶馆、南门广化桥茶馆、西门文亨桥堍近水阁茶馆、北门青山桥堍青山茶馆,还有新丰、狗肉桥、下街、德安、双桂坊等茶馆。几乎每天日夜两场,常演不衰,专业演员近百人,上世纪40年代,常州评话与常州道情的艺人们一起联手成立了行业公会“新裕社”,并商定、通过了新会员入会、上会的规矩和制度。

1958年常州市政府为保护这一地方曲种,专门成立了“常州市地方曲艺工作团”,此工作团是市文化局直属文艺团体。数年间,这支队伍为繁荣常州市民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做出了重要贡献和努力。

常州评话轻便而富有内涵,说古道今,微言大义,既能承担高台教化的责任,也有相当的娱乐功能,深为常州市民所喜闻乐见。常州评话演员主要是男单档,说表均用常州方言,道具有折扇、醒木、手帕等。角色人物的官白基本上采用中州音,模仿京昆表演手面。演员演出时均穿长衫,人称“说书先生”。

常州评话从生成到发展,有过许多变化。如演出书目从短到长,演员从业余到专业,演出场地从乡村走向城市,由沿街穿巷到在固定场所演出。

常州评话经典保留书目主要有《隋唐演义》、《月唐传》、《西汉》、《乾隆皇帝下江南》等。然而,随着岁月的变迁,盛行一时的常州评话日渐衰落。

十年浩劫中,常州市地方曲艺工作团被撤销建制,少数演员并入常州市评弹团,主要演员均转业进工厂或下放农村,其中多数相继谢世,现健在的老艺人已不足十人。抢救和保护这一传统地方曲艺品种,尤其是对年轻传人的培养和授艺已成为常州评话保护工作的主要任务。

信息来源: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下一篇:金坛马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