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纸是中国历史上古老的传统艺术之一,据史料证实,早在1500多年前的南北朝时期,我国就有了扎纸艺术,而且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中国历史上对于扎纸的称谓不尽相同,在民俗中供俸扎纸,原始社会以来墓葬、殉葬俑的演变和发展。
宋代以后使用扎纸用品祭灵,扎纸人、纸马是相当普遍的祭祀活动,遍布全国各民族中,扎纸是综合塑、扎、绘为一体,是融合各种工艺手段为一体,可称民间艺术中的一枝奇葩。
磁县地处河北省的最南端,磁县民间手工扎纸艺术,源远流长。早在清朝同治、光绪年间,闫氏先人即扎制出造型精美、形态逼真的扎纸艺术品,也曾引起轰动,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扎纸艺术就近取材,用当地产的芦苇来扎制成人物的骨架和器物的框架,再用浆糊贴上纸后用颜料彩绘、最后用彩色剪纸来装饰。完工的扎纸艺术品栩栩如生,极具观赏价值。磁县扎纸造型奇特,色彩鲜艳,形神兼备,栩栩如生。具有强烈的民间艺术特色。材料普通,制作方便,作品取材于历史史实和民间生活,深受老百姓喜欢。
磁县闫氏扎纸艺术的几代传人,是一面在继承又一面在创新。在扎纸工艺品里面,大多取材于古装戏剧、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扎纸工艺品有《西游记》、《秦香莲》、《韩信拜帅》、《收吴汉》、《反五关》、《九里山》、《敬德背鞭》等等。
受现代化电脑刻制影响,使手工扎纸艺术受到冷落,有些技艺面临失传,濒危程度十分严重。
信息来源: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