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厂回族自治县隶属河北省廊坊市,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造就了大厂花丝镶嵌工艺的诞生、传承和发展。
大厂花丝镶嵌制作技艺可上溯到汉代,从赵家沟古墓群出土的装饰盒等文物中,花丝镶嵌工艺已初露端倪。明代波斯人随永乐皇帝北迁,定居大厂,带来了传统的波斯图案和手工技艺,与当地的花丝镶嵌技术相结合,将花丝镶嵌制作技艺提高到一个全新水平。明清两代大厂花丝镶嵌被指定为专供品。现代最具影响的蒙錾石镶大师马作文老先生(已故),因携弟子制作了“布达拉宫模型”、“十二世班禅金印”等产品而名声远扬。
花丝镶嵌为我国特种工艺之一,即将金、银、铜拉成丝,运用各种技法制成各种首饰、器物等装饰品。丝,在商代青铜铸造时代已出现凹凸"丝"状纹饰。在汉代已出现成形的金丝编(汉代"金缕玉衣"),并有非常细致、精巧和完整的花丝镶嵌作品。嵌,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琉璃嵌和玉石嵌,到了北齐已经相当精美和完善。饰品金光腾耀,丝嵌斑斓,精巧独致。花丝镶嵌工艺在唐代为高度发展阶段,工艺已达到相当娴熟程度,可谓出神入化。到了清代工艺得到进一步改进和发展。
大厂花丝镶嵌是传统纯手工艺制品,工艺流程极其复杂,需要经过设计、下料、制胎、描图、划线、做丝、粘丝、焊丝、镪活、洗活、选石、粘嵌、组合、镀金、镀银等多道工序。由于是手工制作,质材高级,所以每道工序都要由专人操作,匠师把关,一件产品要耗费很多的精力和时间才能完成。
大厂花丝镶嵌造型逼真,图案繁复,制作精良,技术含量极高。它融合了多朝代、多民族的宗教、文化、美学等文化因素,形成了独特的手工工艺和造型特征,在中国工艺美术界独树一帜,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大厂花丝镶嵌制作技艺多为父子独传,后增加了师徒传承方式。目前,第一代传人已去世,第二代传人仅有10人,均为30年以上艺龄。由于近年来国内、国际传统工艺品市场萎缩,多家花丝工艺厂倒闭,导致技术人员对传统工艺失去信心和热情。第三代传人更是寥若晨星,大厂花丝镶嵌制作技艺面临失传和断代的危险,发掘、抢救、保护花丝镶嵌工艺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