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灌云县

淮北盐民习俗

淮北盐民习俗
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淮北盐民习俗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淮北盐场是我国四大海盐场之一,地跨连云港市和盐城市下辖的赣榆、连云、灌云、响水、滨海射阳六县区,延绵数百公里,滩涂面积约400万亩,生活着数十万盐民,形成了独特的民间风俗习惯。

江苏海盐生产历史悠久,是我国海盐的主产区之一,有“两淮盐、天下咸”之称誉。《史记·货殖列传》:“彭城以东东海、吴广陵,有海盐之饶”;《新唐书·食货志》载:“海州山海之利,盐茶为大端。”建国后,淮北盐场有青口、台北台南、徐圩、灌西、灌东、新滩、射阳八大盐场,年产盐200万吨左右,盐工数十万人。其中青口、台北、台南、徐圩、灌西盐场地属连云港市。

淮北盐民习俗主要有生产风俗、社会风俗、生活风俗和信仰风俗。盐民的生产方式由古代的煮海为盐到明代以后的日光晒盐,掌握了独特的生产工艺,形成了“八卦滩”、“结晶池”及早观风向、午观晴雨,一年捆两季、六月晒龙盐等生产习俗。盐工被称为“灶民”,吃的是“灶粮”;大盐商被称之为“垣商”;生产基地称“圩子”;管理者称“帮癝”,有着自己一套完整的社会习俗。盐民生活缺少淡水,形成了夏“接天水”、冬“储爽冻”等诸多生活习俗。盐民有祭龙王、拜盐婆婆及三月三祭典娘娘庙等信仰习俗。

淮北盐民习俗亦有自己特点。如盐民喜欢久旱不雨的“长晴天”;渔民不喜刮大风,盐民喜风,可以提高海水蒸发量;盐政官吏和盐商尊管仲为祖师;而盐民只敬龙王、盐婆婆和于公。

淮盐生产影响深远,多年以来,淮北盐民习俗基本保持完整,对了解盐业生产和研究江苏沿海经济、文化和社会形态均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但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盐业用地不断萎缩,盐工群体人数减少,习俗不断逸出,地方特特色淡化,传承后继乏人,传承保护工作迫在眉睫。




下一篇:海州湾渔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