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僚皈”是花瑶人每年最盛大、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沿袭至今有上千年历史。“讨僚皈”是瑶语音译,“僚”是“诅咒”的意思,“皈”指菩萨,“讨僚皈”意思是走过菩萨的诅咒。汉语称“讨僚皈”为“赶苗”,本义是驱赶苗蛮(“苗蛮”是对少数民族的蔑称),在瑶乡一般是不说的,是忌讳语,后人把其意美化成为“扯掉多余的幼苗”。
“讨僚皈”是隆回花瑶特有的传统节日,流传于湖南省隆回县境内西北部的虎形山瑶族乡、小沙江镇、大水田乡、麻塘山乡境内等隆回花瑶聚居区。2008年,花瑶“讨僚皈”被确定为湖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隆回花瑶的“讨僚皈”,源于历史上花瑶先民1封建朝廷压迫的斗争。元天启元年(1358年),祖籍江西吉安府的花瑶先民遭到官兵驱赶杀戮,四处奔逃。许多老弱妇孺逃走不动,只好躲在鹅颈大丘的黄瓜、白瓜架下,才幸免于难。花瑶为感谢黄瓜架救命之恩,起誓“永传后代,要越过古历七月初二日才能吃食黄瓜、白瓜”。并定于七月初二至初四祭祀祖先,以示纪念,名曰“讨僚皈”(意思是逃脱凶恶的菩萨)。
清雍正元年(1723年),汉族豪绅廖元翁带200余人追杀麻峒回姓七姐妹,遭1,便向朝廷谎报瑶族造反,清廷遣兵数万进行镇压,后因久攻不下而议和。为纪念此次战争,花瑶先民把原定于七月初二至初四在大托举行的“讨僚皈”,改为每年七月初八至初十再举行一次,最初在崇木凼,后迁小沙江街上,由沈姓主持。
隆回花瑶讨僚皈的基本内容:
1.研究民族发展方针。旧时,隆回花瑶利用“讨僚皈”节日之机,祭祀祖先,商量对敌之策,以防官兵入侵。新中国成立后,其1性质主要是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研究本民族的发展繁荣大计,讨论民族团结有关重大事项。
2.展示交流民族文化。“讨僚皈”是隆回花瑶展示交流民族文化的盛大节日,其主要内容有:(1)服饰展示。每次节日,花瑶女子都要穿上自己亲手制作的最精美的挑花服饰,展示自己的靓丽风采和精巧手艺。(2)挑花技艺交流:花瑶女子每年都要利用“讨僚皈”的机会,把自己精心挑刺绣的挑花品拿到1上和姐妹们切磋技艺,使花瑶挑花技艺不断提高;(3)演唱山歌:“讨僚皈”节日上,演唱山歌是一项重要内容。无论男女老少,都要一展歌喉,歌声此起彼伏,你来我往,令人如痴如醉。(4)才艺展示:“讨僚皈”时,花瑶男女争相展示各种才艺,表演内容丰富多彩,妙趣横生。
3.谈情说爱:花瑶同胞限本民族内通婚。因此,“讨僚皈”是花瑶青年男女谈情说爱,寻找意中人的最佳场合。青年未婚男女在“讨僚皈”节日通过对歌,互相表达爱慕之情,从而缔结美满姻缘。
4.交流生产技术: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耕种越来越重要,隆回花瑶往往利用“讨僚皈”节日,了解科学信息,交流科学种田和金银花的栽培技术,促进生产发展。
5.探亲访友:探亲访友,融洽感情,增进团结,这是隆回花瑶在“讨僚皈”节日中的重要内容。
6.边境贸易:花瑶聚居地区位于邵阳、怀化交界处,“讨僚皈”节日期间,花瑶同胞将自己生产的农土特产品投放市场,外地商贾也会乘机前来贸易,如今,边境贸易已成为“讨僚皈”的重要组成部分。“讨僚皈”节日期间,节日地点到处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货摊,吃的、穿的、用的,不管是本地土特产,还是外地时鲜货,应有尽有,有力地促进了边境贸易的发展。
“讨僚皈”是隆回花瑶人民的传统节日,世代相传,相关的挑花技艺、花瑶山歌以及联桌席酒俗等皆是共同传承,基本没有门户、师徒、谱系之分。
“讨僚皈”不仅是花瑶人们的节日,更是促进1的盛会。节日期间,从隆回周边地区和全国各地赶来共享节日欢乐的各民族同胞也不计其数,大家欢聚在美丽的瑶山,谱写出一曲曲动人的团结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