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狮表演是深圳市南山区的一项传统民间文艺活动,南山醒狮源于广东醒狮。清朝末年,向南村有一支麒麟队,善舞麒麟,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将麒麟队改为醒狮队,开始舞狮,且技艺高超。1937年,南头城也成立了醒狮队,常在南头城和附近各村表演。抗日战争胜利后,南园村成立了一个百余人的醒狮队,气势浩大,在南头一带颇有影响。1963年,大新村也成立了一个醒狮队,逢年过节在南头城和周边各村表演舞狮和武术。这些醒狮队时聚时散,几起几落,进入新世纪以后,向南村、大新村、南园村几支醒狮队仍坚持活动,且表演水平不断提高。
按照传统俗规,凡新狮初舞,要举行庄重的“开光点睛”仪式,由村中德高望重的长者为狮子“点睛”。每次舞狮表演前,要选择一块空地,进行开张仪式,给狮子赋于“灵气”。南山醒狮的基本步法注重马步,多以四平大马为主,配以跳跃步法、麒麟步法、交叉步法和弓步、丁步、虚步、靠步、反步、杂步等多种步法。狮头与狮尾协调配合,在鼓乐节奏的配合下,环环相扣,相映成趣。狮头在表演时还运用眼睛的闭合和口形的张合来表达喜怒哀乐的形态。舞狮含有“出洞”、“上山”、“巡山”、“采青”、“舞柱”、“入洞”等程式化表演套路,其中以“采青”和“舞柱”最为丰富。南山各醒狮队除共同继承传统舞狮套路外,还各有自己的特点,如向南村的走梅花桩、高桩,南园村的高台表演,大新村灵活多变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