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市广阳区南王力登云老会,俗称“高跷会”,在集体演出时配以小车会、秧歌会、龙灯等活动,以高跷会为主要活动方式,配有会旗。早在清朝年间,京南高跷会在本村盛行,那时候没有具体的组织,只是几个年轻人会耍,耍一些绝活,老百姓叫“疯高跷”,后来来了一位寻访的老人到此处,根据“疯高跷”的特点加以正规化,因表演者踩着高跷能在一两米的台子上上下自由,类似登云,所以形成今天的登云老会,也就是“高跷会”。当时最有名的是被称为“傻大挂子”和“铁腿钉”的两位艺人,曾进过皇城演出。高跷会因为带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以十五岁到二十五岁的年轻人为主。
南王力村所用的高跷总长一米二,表演时双脚离地八十公分。其特点是跷棍技艺过硬,具有体系完备的唱腔、唱词,无曲谱,传授方式以口传心授为主,内容丰富,内涵深刻。集“歌、舞、戏、杂技、武术”五门艺术形式的精髓,自成体系,表演风格豪放而诙谐,技艺精湛,可观性强。南王力村高跷的角色有十二种,每个角色扮演的人物都不一样,服装也不一样,各有表演套路和工整唱词,并有文跷和武跷之分。文跷注重唱功,音乐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武跷则强调动作技巧,有“劈叉”“蹲桩”“蹿桌子”等绝活。
南王力村的高跷会配有锣鼓四件套伴奏,还有许多唱词,都配有曲调,但是这些曲调无法记录,全凭口传心授。至今保留的唱词有《出场曲》、《春景》、《夏景》、《秋景》、《冬景》、《封侯挂印》、《借东风》、《樵夫曲》、《五更》、《十个字》、《白猿偷桃》、《孟良盗骨》、《八仙庆寿》、《晚景》、《大哭马》、《武扇》、《先生曲》、《道场曲》等。
高跷会属南王力村独有,所跳内容、情节和唱词周边地区罕见,高跷会自成立以来唱词一直沿用旧唱词,保持原有特色,古朴而婉转动听。高跷会旨在传承发扬,密不外传,深受人们的爱戴和拥护。会规严格,有不良恶习的不准进会。几百年来高跷会为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同时也为净化民风起到了积极作用。
信息来源: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