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宿迁市 > 宿城区

苏北大鼓

苏北大鼓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苏北大鼓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简介

苏北大鼓又名宿迁大鼓,民间惯称“说大书”,20世纪90年代初,在国家重点艺术科研项目——《中国曲艺志》编篡中定名为苏北大鼓。清嘉庆年间,苏北大鼓形成于苏北的宿迁、睢宁一带,主要流布于宿迁、徐州淮阴连云港及鲁南、豫东、皖东北等广大区域。它是用宿迁方言进行说唱,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一大地方曲艺形式。

二、历史沿革

据史料记载,清朝初年,受北方梨花大鼓的影响,苏北大鼓形成于宿迁和睢宁地区。形成后迅速向周边地区发展,成为苏北宿、徐、淮、连从艺人数最多的一大曲种。因其唱腔、师传和艺人所处地域不同,到清末,已形成十大门派。设家谱跑字三十个字,至今已传至二十二世(静字)。演唱书目长篇有六十多部,涌现了不少演唱名家,如:宿迁的吴相国、睢宁的倪老端、张绍聘等

民国初年至抗战(1911-1937),又出现了五十多部传统书目。在演唱艺术上亦有发展,从原来重说唱、轻表演、而走上说、唱、表并重。且名家辈出,如宿迁的陈克俊、陈克岭、徐安国、睢宁的张家中、苏俊生,邳县的李恒春、沙水田,泗洪的柏秀云等,被誉为苏北大鼓“鼓坛八将”。

抗日战争爆发到建国前,大批大鼓艺人南流,向江南发展。如宿迁的宋献珠、睢宁的梁邦周等到上海定居演唱,沙潘贵、李四和等到南京演唱定居。这一时期虽遭连年战火,但为了生存,大鼓艺人奋力增进书目,提高演技,艺术上形成了南北两大流派。南派以宿迁陈克岭、陈茂田父子和睢宁的张家诚为代表,重唱词和唱腔,唱腔优雅,唱篇锦绣,北派以邳县冯玉坤、李保全为代表,重说白和表演,唱腔粗犷高昂,说白抑、扬、起伏擅表演。

新中国成立后,文化主管部门对大鼓艺人进行登记,组织学习培训,并发证演出。1951年后,各地相继成立曲艺协会、曲艺联合会、曲艺队等组织,当时以宿迁、睢宁、邳县、泗洪等县大鼓艺人最多。各地曲艺组织挖掘整理了160多部苏北大鼓传统书目,并先后编演了三十多部新书目。在表演和唱腔上也有了新了发展,宿迁的刘汉飞对大鼓唱腔进行了改革,把原来单一的、枯焕的、长期无曲谱而趋于悲调的唱腔改成了能表达喜、怒、哀、乐各种感情的固定腔调和曲谱。

文革中,各地曲艺组织被撤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各地曲艺组织相继恢复,苏北大鼓得到空前的发展,宿迁市文化主管部门对艺人进行重新登记后,考核发证演出,并招收一批新学员。1980年,当时的宿迁县有发证的大鼓艺人60名,无证而演唱的有80人。宿迁曲艺队1980年一次招收了20名新学员。1984年,宿迁大鼓艺人刘汉飞演唱的《高怀德兵下河东》1至6集,《真假秦琼》、《双白袍》、《锁五龙》泗洪青年艺人梁中华演唱的《兵吞六国》相继由中国唱片公司,齐鲁、江苏音像出版社和北京、上海等唱片灌成唱片2000万张,发行各地,尤其是苏、鲁、豫、皖地区影响较大。1985年后宿迁曲艺队又重现一批新秀如宋志喜、牛崇祥等。牛崇祥、吐字狠、准,唱腔优雅,能钻善学,到1990年已演近百场。

1992年起,牛崇祥演唱的《五艳春秋》、《灵霄法》、《东汉》、《战军山》和刘汉飞说唱的《五梅反唐》、《高怀德兵下河东》、《九龙传》等30多部长篇书目,约1000小时,分别由山东齐鲁音像出版社和安徽文化音像出版社发行盒式磁带四千万盒和VCD光盘2000万张,畅销苏、鲁、豫、皖广大地区。

三、表演及唱腔

苏北大鼓为一人表演,有说有唱。其伴奏乐器为两块月牙板(铜或钢制)和一面大鼓。在表演时,演员左手打两块月牙板,右手击鼓,说白时不用板,有时击鼓,唱篇时击板敲鼓。苏北大鼓用宿迁方言演唱,有十字句、七字句、五字句、三字句,十字句中三、四、三称正十字,三、三、四称反十字。

苏北大鼓原无固定乐谱,各地艺人按自己所处区域的语音特征,唱腔各异,但基本唱调有四句调、垛子口(快流水)两种,四句牌为四句转头,有时根据情节,中间采取顿句,不拖腔,成六句或八句转头。垛子口一般为上下句,一段唱词十句,一气贯下,到结尾时拖腔。

四、代表作品

苏北大鼓以长篇书目为主,据统计,苏北大鼓长篇传统书目有280多种,新编剧目60多种,如:《金枪北宋》、《说唐》、《月唐》、《岳传》、《五艳春秋》、《灵宵汉》、《五梅反唐》、《飞龙传》、《双白袍》、《真假秦琼》、《兵吞之国》、《罗通扫北》、《三清樊梨花》、《林海雪原》、《烈火金刚》、《鼓后武工队》、《湖畔枪声》、《野火春风斗古城》、《阮兰香》、《海防歼匪记》、《太原游击队》、《高怀德兵下河东》、《真假秦琼》、《双白袍》、《锁五龙》、《兵吞六国》等。

五、传承状况

苏北大鼓传承方式为师传,也有极少数为父传(俗称父子腿)。苏北大鼓有十大门派,但跑字辈相同,即张、沙、杨、韩、邵、李、高、兰、柴、桂十大门派,设家谱跑字为:之、一、吾、尚、道,承、教、衍、全、真,称、合、德、正、本,仁、义、礼、智、信,清、静、腾、玄、德,已、心、悟、称、能,三十个字。其门派中以沙门最盛,现影响较大的沙门传人有宿迁刘汉飞、牛崇光等。张、沙、杨三门分布于宿迁、睢宁、徐州以东,高、兰、柴、桂四门分布于徐州以西,韩、邵、李分布于淮阴地区。

六、代表性传承人

刘汉飞1941年3月出生于宿迁,大专学历,副研究馆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曲艺家协会理事、宿迁市曲艺家协会主席。刘汉飞为苏北大鼓第八代传人,自幼酷爱曲艺,1960年于上海轻工业学院毕业后,因文革未及时分配,故从苏北大鼓艺人刘宝山学艺,先后师从著名苏北大鼓演唱家张家诚,上海的梁邦州,南京的沙潘贵、李四和、宋先珠三位老先生。演唱书目达几十部,代表书目有《五梅七枪反唐传》、《高怀德兵下河东》、《云台中汉》、《东汉》、《罗通扫北》等十余部。他以唱腔优雅,悬念强、说白利索、擅长表演、唱篇锦绣而著称。其大量作品被制作成唱片、磁带、VCD光盘等出版发行,深受苏、鲁、豫、皖接壤地区广大群众喜爱。




下一篇:苏北琴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