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北省 > 黄冈市 > 英山

英山花鼓

英山花鼓

一、英山文化传承和英山花鼓地方特色英山古为皋陶部落,汉为英布封候,宋为毕升故里,今为作家之县的英山,乃江淮文化,荆楚文化,南北文化,佛教文化的交汇地,堪称京、汉、楚三大剧种之母的采茶戏千年衍演于此,风靡全球的黄梅戏之基本声腔亦脱胎于斯。

具有关公楚韵的英山民间曲艺-----英山花鼓,其艺术形式多样,世代相传,独具典型的地方色彩,莫不渲染于婚丧喜庆,佛道祭祀,或日常生活之中,而独具典型的大别山山乡风味。

二、英山花鼓的流派和表演艺术。

英山花鼓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由1、天化鼓(亦称打花鼓,地故事,圈子戏);2、地花鼓(亦称唱花鼓、唱唱儿、唱1);3、南调花鼓;4、北调花鼓四种类型而构成,这四大类花鼓,无论是在曲目内容,表演艺术上还是音乐曲调上,各具特色和风格,而形成了不同的流派。

1、天化鼓:偏重于打击乐来烘托气氛,锣鼓伴奏,边打边唱。

2、地方鼓:这种花鼓表演形式既有打击乐烘托气氛,也有丝竹乐器伴奏,大多是1演唱,一人唱众人和,自打自唱自帮腔。

3、南调花鼓:南调花鼓不同于天花鼓和地花鼓。这类花鼓盛行于南河。东西二河则少有人传唱,其曲目以演唱“凤阳歌”为主,也有演唱人情风俗的即兴而歌。唱词系以七字句的“四句回头”之词体较多,衬词衬句运用充分,其表演形式一男一女,男提小锣,女背花鼓,分解动作,造型频繁,表演优美。曲调轻快,婉转动听。

4、北调花鼓:“北腔没得南腔好,南腔没得北调高”。这是打花鼓唱词中所唱的,的确如此。盛行于英山草盘,雷店一带的北调花鼓,其声腔高吭激越,节奏鲜明,锣鼓伴奏,俗称“打拗经”,表演随心,曲目多以风土人情,咏物抒怀为主。

英山花鼓这一民间艺术形式也同其它一切事物一样,并非静止不变,它是通过古往今来人们生活交往和各种艺术形式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通过广大人民群众代代口传身授,逐步发展而来的。新中国成立后,英山创作了大量的新的优秀词曲,对英山花鼓在源头挖掘、收集的同时,并在各个不同时期,以其进行整理改编,出席省地乃至全国业余会演获奖,并摄制成电视节目展播,受到社会好评,由此,英山花鼓才得以在新世纪重新得到人们的重视。




下一篇:徐苟三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