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梅州市 > 蕉岭县

打莲池(蕉岭莲池舞)

打莲池(蕉岭莲池舞)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打莲池(蕉岭莲池舞)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莲池舞》又称打莲池,是粤东地区“香花佛事舞”民间舞蹈活动流传中,不断发展形成的佛教舞蹈,用于为死亡的妇女超度亡魂,劝善信佛。

据传,《莲池舞》的创始人为牧原和尚(牧原和尚,梅州兴宁市人,举人出身,中举后到曹源寺(祥云寺)出家,创立“横山堂”学说,曾主持兴宁、龙川江西福建等庵寺,广收门徒,传播教义,其流派传入泰国等东南亚一带),其创作该佛教舞蹈的目的,是通过在丧事中表演莲池舞,运用唱、跳、念、做这些花样繁多的动作手法,转移死者家属的注意办,减轻对死者的哀思。同时,《莲池舞》还具有劝善惩恶、宣传驱难报恩、敬老孝道的功能,阐发了佛教的道义。

《莲池舞》源于佛经《目莲救母》的故事:佛家大弟子目莲为救母亲脱离地狱(莲池),持神通广大的法宝池杖(锡杖),破地狱救母,宣扬佛教慈悲为怀。

《莲池舞》的表演程序分为:告佛、行三途、双龙出洞、打三宝、请十方、普庵注、咐涅盘、四教主、仰启、叹木莲、送天王、撒香水、莲池海会等。表演形式可由3人至24人:3人为单莲池,4人为双莲池,8人为八角莲池,如此类推至24人为止。表演者为斋嫲(尼姑),服装为黑色大襟衫,黑长裙,各持莲池杖及珠杯、小锣、小钹,边舞边吟- 。音乐以流水板、短七字板、两下半鼓、快板、长七字板、仰启慢板、禅板、普庵注板、一下半慢板、锣鼓快慢板等。表演动作有滚杖花、滚腕花、跪地盘腕花等。

《莲池舞》在蕉岭地区流传300多年,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俗文化,教化功能强,表演地点在气氛肃穆的灵堂,加之唱腔低沉哀切,舞态轻盈,在发展中不断掺进客家民间其他的艺术,形成了蕉岭客家地区民俗文化独特的风格。

近年来,蕉岭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莲池舞》的挖掘、整理和提高工作,重新对音乐、舞蹈动作进行了整理,服装等方面都进行了更新设计,音乐由原来的佛曲改编成山歌基调音乐,悠扬动听,舞蹈语汇也得到升华,形成了艺术性和观赏性较强的民间舞蹈。




下一篇:兴宁大坪布骆包子豆腐制作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