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贵州省 > 铜仁 > 江口县

江口傩戏

江口傩戏

傩戏是我国古代举行驱鬼逐疫迷信祭仪时跳的一种舞,它崇拜和信仰人类祖先“傩公傩婆”。目前仅在少数地区流传,被称为中华文化的“活化石”。表演形式是“冲傩还愿”“酬神娱人”。其目的是“酬神娱神”、“驱邪迎祥”。在江口境内历史悠久,影响极大,传布较广。解放后一度被禁止,改革开放以来又得到恢复,眼下在民和、双江、坝盘,桃映一带广为流传。由于受巴楚文化的影响,江口的傩戏与原始宗教、民间传说,地方歌谣融为一体,成为一种独特的戏曲形式。

傩戏始于远古,据史料记载,到了汉代,“宫廷傩舞规模盛大,有‘方相舞’、‘十二神舞’名目”。江口境内始于何时无考,但据专家分析,在明朝以前,就在黔地流传。傩戏在江口流传主要有两宗,一是以懒黄为祖师(老师)的民和宗;二是以张文将为祖师的怒溪宗。懒黄和张文将都曾到中原学过河南法,并将其融进傩戏中。这两人技艺高超,在当地有许多神奇的传说。后来江口境内傩戏的传承者,都属懒、张两宗的嗣法第子。

傩戏的组织是松散形的,没有固定的组织机构和严格的组织形式,一般是在一定区域内,技艺最高,影响最大、资格最老、德高望重者为师傅,其余是他的徒弟。一个师傅可带几个徒弟,少则两三个,多则五六个。徒弟一般向师傅学艺3年,3年后师傅认为已学成合格,便举行签街仪式就算出师,从此可独立举行法式。如赎魂、冲傩(打罗鼓)、求雨等。冲傩只需两人,还愿需要五六人。出师弟子平时可单独行艺,如师傅需组织大型还愿或其它活动,就把所有徒弟叫拢来,徒弟得听从师傅的调遣,无特殊情况不得推诿。

傩戏的主要剧目有:行坛接见、令兵架桥、开光点将、请神下马、五岳祭、献红花、进表、镶星、谢灶纳牲等。此后开戏洞,有《吸兵》、《交际》、《献白》、《琴童八郎》、《先峰》、《开山》、《算匠》、《巡海》、《师娘子》、《还娘愿》、《寻斧》、《上熟》、《笑和尚》、《谢土地》等20多个折子戏。开洞正戏还出现《安安送米》;受汉文化影响,也有《柳毅传书》、董永卖身》、《孟姜女哭长城》、《喜迎财神》、《山伯访友》、《关公斩蔡阳》、《钟馗打鬼》、《搬请师娘》、《杜相公回门》、《戒, 》等折子戏。在江口侗族聚居地区,还有雷愿、丰傩雷愿,在演出时带有原始宗教色彩,有神案布局和三请- 图等。

傩戏的民间绝技有:上刀梯(含过刀桥爬刀竿》、走火海(赤足踩红铁)、下油锅(用手到烧开油里拿铜钱)钻火圈、口含红铁、吃碗、开红山、仙人合竹、颈上挂砖、板凳跳舞断竹重接、飞檐走壁等。传说还有踩九洲(将令族铺在水面上人上去踩不会下沉)、草鞋变鱼、乘伞渡江、头顶插刀等已失传。

傩戏的表演场地,没有固定形式,可以在舞台上表演,也可以在坝子上表演,还可以在私人家庭里表演。导具主要有:法衣、面具、牛角、马鞭、令旗、木于、笔墨、卜、磬,以及表演绝技的有关导具。表演形式有歌舞、说唱,戏曲、杂撒等。唱腔曲调10多种,节奏变化自由,口语性强,富有山歌情趣等地方特色。目前在江口境内的传人主要有:双江镇新街的胡胜光、坝盘高墙的邱小满、盐井河的文再顺、桃映瓮稿的杨六斤等。




下一篇:仡佬族牛王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