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北省 > 恩施州 > 恩施市

恩施傩戏

恩施傩戏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恩施傩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傩戏起源于商周时期的方相氏驱傩活动,汉代以后逐渐发展成为具有浓厚娱人色彩和戏乐成分的礼仪祀典。宋代前后,傩仪由于受到民间歌舞、戏剧的影响,开始衍变为旨在酬神还愿的傩戏,后慢慢与民间歌舞、戏曲等艺术形式相结合,演变为面貌一新的民间艺术形式,被誉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

恩施傩戏从不参与民间的亡人祭奠活动,更多的是在祈福、纳祥等喜庆场合参与演出。恩施傩戏中的分支曲目“耍耍”十分有名,与我国东北的“二人转”相似。在恩施,傩戏除了一般民间祭祀活动外,大多参与喜庆活动,起着“迎神、祈福、除邪、纳祥”的作用。

演出根据角色的不同,戴上手工制作的各式面具,有“戴着面具是神,取下面具是人”之说。目前,傩戏广泛流行于安徽江西湖北贵州云南等省。在恩施市,傩戏主要在三岔、红土等地盛行。

说起三岔傩戏,不得不说三岔傩戏第27代传人——“朝神”谭学朝。在三岔群众当中,至今还流传着他用傩戏引来百鸟朝凤的传说。上世纪80年代,谭学朝开始系统地向会员传授傩戏艺术。在他的引导下,三岔傩戏声誉越来越高,三岔乡因此获得“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荣誉,谭学朝被命名为恩施州首届民间艺术大师。谭学朝大师收有实名弟子8人,记名弟子达2000余人之多。

恩施傩戏闪耀着独特的民族魅力,具有较高的民族研究价值,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各大媒体及专家学者、社会各界的关注。




下一篇:土家族传统婚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