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贵州省 > 黔东南州 > 岑巩县

龙鳌祭祀

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龙鳌祭祀为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祭祀是岑巩县境内的苗族人民在长期农耕生活和稻作习俗中形成的祭拜龙鳌河河神的民间习俗。广泛分布于岑巩县境内龙鳌河流域沿岸的水尾镇、凯本乡和羊桥土家族乡的大部分村寨。此外,在龙鳌河上游江口县的杉木溪、四路坝和玉屏县的田冲、白岩塘、前家龙等地也有此习俗。而举行祭祀活动规模较大、较为集中的主要有岑巩县水尾镇的新场和大树林等苗族村寨。

岑巩县位于贵州黔东南州东北部,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属低中的丘陵地貌、寒武溶岩地质,中亚热带到南亚热带气候型。同时,又是一个苗、侗、土家、仡佬等多民族聚居县。“龙鳌祭祀”较为集中的水尾镇,位于岑巩县东北部,东南抵玉屏县,西及西北与本县天星乡、羊桥土家族乡接壤,北邻铜仁市。龙鳌河位于镇境东北面,发源于石阡、江口、岑巩三县交界处的朝阳坡,经水尾的腊岩、驾鳌、长坪、白水、于河等村,于陡滩出县境入玉屏县抚溪江与舞阳河汇合入沅水。

龙鳌祭祀是当地苗族人民相沿成习的风俗,历史上鲜有相关历史文献记载。关于龙鳌祭祀活动本身和主要祭拜对象的来源,苗家人有一个古老的传说。相传,古时候,龙鳌河里居住着一条- 的龙神,河两岸群众每年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都要用童男、童女去祭它。如到这一天得不到祭品,龙神就会迁怒于两岸百姓,让他们不得安宁。后来,一个名叫华光的太子(又称马耳大王)得知此事后,便派出其手下两员大将,一位名叫周云,一位名叫尚毅,扮作童男童女将龙神降伏。龙神为保性命,答应将每年祭品改为杀羊祭祀,并愿意保佑两岸百姓世代平安。从此,龙鳌河两岸百姓就有了杀羊祭祀的习俗,并将华光太子及周、尚两位将军奉于神龛,作为自己的祖宗神位来敬奉。至今,在龙鳌河附近的一些苗寨,家中神龛仍写成“祖奉华光太子周尚二将军之位”。

现今留存的龙鳌祭祀仪式多数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主祭的人家因灾星(不吉利的兆头)病痛等原因,许下愿望祈求神灵保佑,当灾星病痛驱除后,到农历八月十五就以“三牲”进行祭祀,感谢神灵庇佑。古老的龙鳌祭祀活动则一般是以自然寨为单位进行的,仪式在宗族祠堂内进行。在祠堂里贴上传说中的龙神画像以进行祭拜,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较为奇特的是龙鳌祭祀仪式一般都是半夜(即农历八月十五日凌晨)举行。为什么要在夜里举行,村里的老人也只知道是自古传下来的规矩,据说不按照规矩便不灵验,对于是何人因何而立此规矩却不曾知晓。

龙鳌祭祀活动一般由寨老(即苗寨中年龄最长、辈份及威望最高的老人)主持,安排人员、伙食、准备祭祀用品、筹集祭祀所需资金。举行正式仪式时则是由寨老指定的先生(苗家人称熟悉苗族祭祀礼仪、经常主持祭祀仪式的人为“先生”)主持。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即中秋节)前,寨老便指派专人到附近集市购买糖食果品、酒、香、烛、火纸等祭祀用品,还有一种专门为祭祀制作的粑粑,其制作材料与当地食用的普通粑粑相同,但外观要做成猪、牛、羊等动物及各种水果形状,因龙鳌祭祀活动相传甚久,故当地商家早已准备有事先做好的祭祀用粑粑出售。祭祀用的“三牲”即“猪、羊、鸡”,羊和鸡必须用整只。农历八月十四日午饭后开始杀鸡、杀羊。杀羊前,先给羊喂点净茶,接着燃放鞭炮,再由二、三个青壮年男子将羊宰杀。

祭祀过程分三个步骤,准备停当后,农历八月十四日晚饭前,便开始第一个步骤——“献生”。“献生”就是将未经烹煮的猪、鸡、羊生肉及糖食果品等供品摆放于祠堂内的供桌上进行供奉。供品摆好后,由寨民依次向龙神敬香。届时,祠堂内已准备好的鼓乐、仪仗,锣鼓、角号齐鸣,祠堂外燃放的鞭炮、铁铳也一齐炸响,场面十分热闹。敬香完毕后,参加祭祀的全寨大小就地聚餐,酒足饭饱,苗人三五围坐成团,相互交谈、摆龙门阵直至深夜。第二个步骤——“念祭文”。半夜鸡叫时分,先燃放鞭炮,然后在先生的主持下全寨大小一齐对着神位行三拜九叩之礼,主祭的先生一边念颂祭文一边叩拜,祭文分为寿文和祝文(共44行,418字),先念寿文,寿文念完再念祝文,重复三、五、九遍皆可。念罢祭文就可以烧香、烛、纸钱了。最后一个环节——“上熟”。撤下供桌上的糖食果品和净茶,将酒杯中的酒倒掉再重新斟满。供桌上再放上杀羊用的刀和血盆。将先前供奉的整羊、整鸡身上每个部位分别割下一小块,如供有猪肉,也要割下一小块,放入锅中加盐煮熟。最后将煮熟的肉用盘子盛好,放在供桌上供奉半小时左右,整个祭祀过程便进行完毕

苗家称熟悉苗族祭祀礼仪,经常主持祭祀仪式的人为“先生”。由于现今各地留存的“龙鳌祭祀”大多已演变为以家庭祭祀为主,家庭祭祀一般不需要“先生”主持,而仍以集体祭祀为主的少数苗寨中,能够主持“龙鳌祭祀”仪式的人也已为数不多。目前已调查认定的“先生”有9名,均系水尾镇苗寨的陈姓村民。按照其辈份大小先后为序,共有“孝、友、纯、精”四代人。“孝”字辈:陈明孝;“友”字辈:陈友帮、陈友维;“纯”字辈:陈纯光、陈纯涛、陈纯春;“精”字辈:陈精和、陈精明、陈精余。

“龙鳌祭祀”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相对稳定,是一种历史悠久、分布广泛的民间信仰,有着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是苗族人民在古思州龙鳌河畔优美自然景观环境中,汉、侗、土家等多民族长期杂居产生的多元文化。它不仅向人们展示了苗族古老的原始宗教文化特色,而且也体现出苗族人民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独特习俗,承载着许多重大历史文化信息和原始记忆。

在中国古代,祭祀既是民间重要的民俗行为,又是国家一项重要的政治礼仪制度,在民间的社会生活与国家的政治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龙鳌祭祀”活动作为历史悠久、分布广泛的民间祭祀活动,集苗族传统文化之大成,是一种增强民族向心力、维系民族团结的人文盛典。在古思州龙鳌地区长期的农耕历史和汉、侗、土家等多民族长期杂居产生的多元文化历史背景下,“龙鳌祭祀”使大量融合了多民族文化传统的祭祀礼仪在活动中被保留下来。

面对时代变迁和外来文化的冲击,龙鳌祭祀这一古老的民间习俗正面临逐渐消逝的危机。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改变和现代农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苗族同胞的生活方式有了较大改变,加上大众传播媒介的普及,社会成员流动性的增强,长期以来维系和支撑着苗族传统生活方式的价值观念也正发生急剧变化,传统道德观念受到了巨大冲击,龙鳌祭祀由原来一年一度的集体祭祀改为三五年才举行一次。同时,在仍以集体祭祀为主的极少数苗寨中,熟悉祭祀礼仪又能够主持祭祀的人已寥寥无几,这一古老的苗族民间习俗正面临着消亡的危机。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下一篇:仡佬族宝王祭拜